2019年12月09日
第A6版:园区热点

走出去 引进来 留得住

江门高新区招商引资“放大招”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优美科长信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一期已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  钟华悦/摄

  ▶  郑锡威  陈晓君  本报记者 刘琴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近两年里引进了38个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共推动80余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近370亿元,集中动工数量居江门市第一,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主攻招商引资、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集中发力。


  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项目动工建设总是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近两年,园区共推动80余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近370亿元,集中动工数量居江门市排名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园区共推动39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超100亿元,集中动工数量居江门市排名第一、规模居江门市排名第二。由此,江门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也从4年前的第77名跃至第62位,连续4年实现争先进位,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走出去、引进来、留得住。随着德昌电机产业城项目、优美科长信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江门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三个超30亿元龙头项目的落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高端机电、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打破了以往长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尴尬。如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聚集,未来,必将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跑出江门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坚持走出去  招商引资的脚步一直在路上

  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周纲是去年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首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落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后,他成为了园区赴深圳招商的第一批招商专员。从此,他每个月都有一半时间驻扎在深圳,任务是与同事们一起收集招商信息,并逐一走访潜在的招商企业。如今,转眼已一年有余,“目前,我们已储备了优质项目线索超80条。”周纲介绍说。

  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招商队伍中,像周纲这样经常往返于江门、深圳两地,一直为园区招商工作奔波着的高新人还有很多,他们始终保持着对招商工作的热忱,坚守在招商岗位上,不畏辛劳,默默地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据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招商专责小组负责人介绍,虽然单位离家只有10多分钟车程,但是这些招商干部们中午却没有时间回家,累了就往办公室沙发上一躺,休息好了继续干。即便是晚上、周末,招商人员也会经常在微信上解答项目方面的问题,“5加2”“白加黑”是常态,而在每一个招商人手里,永远不可能只有一个项目。

  这就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招商干部的真实状态:不是在招商,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他们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优中选优,“敲门招商”,而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近3年已落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项目中,投资额超过30亿元的项目有3个,超10亿元的项目有5个,总部经济项目数十个。今年1-9月,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114.99亿元,增长19.2%,位居江门市第一。

  据悉,专责小组的成立,让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找到了破解招商难题的突破口。在招商队员中既有高层次人才,也有经验老道的招商能手,更有专门对接企业的“服务专员”。在招商工作中,他们从不敢懈怠,也从不放松标准,不仅要招商,更要招好商。

  “我们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坚持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为前提,以‘亩产论英雄’,招最优质、效益最好的项目。”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张健钰说,该区要求落地企业须为上市公司或细分行业龙头,投资强度必须达到300万元/亩,年创税率30万元/亩,容积率1.5以上。“实际上,近两年落地的项目,投资强度平均达800万元/亩,年创税平均达50万元/亩,投资规模4亿元以上,建设容积率平均达2.5,均处于广东省中高水平。”张健钰说。

  签约到动工只用23天  刷新高新速度

  招得来,也要留得住。在项目签约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积极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把以前的“要企业跑”变成“为企业跑”,积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

  据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德昌、优美科两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供地、当年动工”到今年以江门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部分项目实现“交地即动工、落地即投产”,背后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积极推动在项目审批流程上的不断优化。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行“先承诺后审批、边建边批”“容缺审批”的审批管理模式,不断弱化审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

  据悉,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聚焦每一个项目办事痛点、堵点、难点,对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前涉及的各类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技术审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实行能简即减。

  “我们推行投资承诺制后,项目前期工作流程提速60%,项目开工时间普遍提前2个月以上,立项时间平均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审批平均提速1-2个月。”该负责人表示,如今落地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工业项目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加速、竣工即投产”。

  总投资超10亿元的国机鑫辉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实行投资承诺制的受益者之一。该项目从意向到签约仅用了3个月时间,从土地摘牌到开工建设更是只用了短短的23天。“我深刻地感受到江门高新区‘放管服’改革成效和大湾区速度。”该项目负责人彭兵说。

  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则是本年度三季度动工不久的大项目。随着江海区服务模式及容缺审批制度的一路升级,该项目已经实现了落地即动工。江海区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帮助该项目舒适地完成过渡,以最高效率落地,项目落地小组为其提前对接了2万平方米厂房,计划将企业产能扩张提前转移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提早实现生产。

  据悉,今年1-9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共有86个项目相关审批采用承诺制管理,其中实施承诺制项目26项,容缺审批项目60项。从投资主体看,实行承诺、容缺管理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26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60项。

  贴心又暖心  高效服务频频获点赞

  一直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企业服务上的暖心,获得了园区内诸多企业的认可和点赞。在“暖企”安商工作上,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制定了“暖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园区83家企业(产值占全区80%)为重点调研对象,由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党政领导班子分别挂钩联系,统筹协调经促、科技等部门跟进落实。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反馈的问题情况,研究制定“一企一策”,切实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外部问题。今年以来,各责任领导到挂钩联系重点培育骨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产业项目调研共147次。

  近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在深圳市举办2019江门国家高新区深圳专场投资交流会。会上,利和兴智能装备(江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醉秋对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贴心服务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在2017年4月与政府签下了项目的合作协议,当年11月就已经开始开工建设,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政府高质量服务节约了企业时间,加快了项目落地。黄醉秋道出了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不少企业的心声。

  黄醉秋介绍说,本来她以为需要单枪匹马完成前期所有部门的审批手续,最终,自己的通讯录里只存了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招商局一个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因为全程只对接一个人就够了,一天能办下几个证,全部的业务可以很快办完。”据她介绍,每一个流程完成后,服务人员都会告诉其接下来要准备的材料,并时时跟进,甚至连她本人也不必经常在深圳、江门两地奔波,这也是项目选择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落户的主要原因。最终,利和兴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动工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明年将实现项目整体搬迁。

2019-12-09 走出去 引进来 留得住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5488.html 1 江门高新区招商引资“放大招” <br>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