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露虹 管轩 本报特约通讯员 雷飏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厦门火炬高新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4.92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高于福建省7.3个百分点、高于厦门市5.7个百分点,居于厦门市首位;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632.4亿元,同比增长22.2%。
厦门火炬高新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优化生态
让企业敢创新能创新
一项项硬核成果,彰显出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的创新“成色”。美图公司发布的智能体RoboNeo,上线首月就跻身数十个国家的应用商店分类榜前十;国投智能研发的“美亚鉴真”小程序可识别AI换脸、虚假图片,用户数已突破10万;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马微电子”)发布全球最窄四等边手机屏幕……
厦门火炬高新区系统谋划、精准发力,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今年以来,该高新区新增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占厦门市52.6%;新增厦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占厦门市62.5%。
厦门火炬高新区聚焦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其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
作为显示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天马微电子组建的创新联合体,通过联合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并引入上游龙头企业北京夏禾科技、创新型OLED材料企业浙江虹舞科技等技术资源,形成了深度协同、内生增长的创新合力。据天马微电子OLED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部负责人杨康介绍,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企业现已实现“从高性能有机材料设计合成、性能优化,到材料筛选、器件开发,再到面板设计、验证调试和终端应用”的全链条贯通。备受市场关注的高性能LTPO折叠屏产品,正是从这条创新链条中孕育而出。
与此同时,厦门火炬高新区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梯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厦门立洲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洲精密”)始终在精密弹性件领域精耕细作,已开发数万种定制化产品。立洲精密总经理王亮表示,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支持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练好“内功”,近些年来销售额基本保持每年15%的稳健增长。“在全球百强汽车企业中,我们合作的客户已经超过30%。”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链主企业+产业基金+龙头项目”投资新模式,推动财政资金从“输血”式扶持转向“造血”式赋能。截至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引导基金总规模已超450亿元。
建强载体
将“所研”转化为“所用”
厦门火炬高新区大力推进高能级科研载体建设,通过机制创新打通从“实验场”到“应用场”链条,将“所研”转化为“所用”。在此背景下,国有独资轻资产运营平台——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公司、高校光电显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厦门)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与此同时,以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契机,厦门火炬高新区聚焦光电显示、海洋氢能等领域建设分中心,搭建全国高校开放共享“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此外,厦门火炬高新区还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项目对接与成果转化融合机制,通过搭建统一的项目对接成果转化平台,累计收集来自相关单位的项目线索超700个;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单位5家和福建省创新实验室3家,梳理形成276项可面向产业开放的服务能力清单,为技术成果精准匹配应用场景提供有力支撑。
为促进更多高校优质项目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天津大学举办第七届“海棠杯”厦门赛区活动,挖掘近30个优质硬科技项目,遴选出7个项目进入总决赛;联合厦门大学校友总会举办厦大火炬创业成长营,征集高校、科研院所硬科技项目超260个。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构建产学研用金生态圈,全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乘“数”而上
持续激发产业向“新”力
今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以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电力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为三大抓手,辅以新材料、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医药与智慧健康等N个新兴特色产业,着力构建“3+N”产业发展体系,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底座。
近日,走进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的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恩电气”)厂房,慢走丝线切割机、高精密CNC加工中心等节能型高精密设备正满负荷运转。
“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不仅推动企业自身发展,更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加分项’。近年来,我们实施全流程改造工程,每万件产品用电量下降15%、用水量降低30%。”唯恩电气副总经理熊洪煌说。
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厦门火炬高新区进一步打出“组合拳”:整合专业服务资源,提供免费诊断服务;梳理数字化典型场景,举办供需对接活动,挖掘企业智能化需求;打造典型标杆案例等,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今年以来,该高新区推动弘信电子、博泰车联网、燕之屋等3家企业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推动亿联网络、唯恩电气等13家企业入选厦门市先进级智能工厂;推动联芯等11家企业入选福建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此外,厦门火炬高新区还加快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该高新区已聚集国投智能、星宸科技、美图等行业头部企业及渊亭科技、深度赋智、芯瞳等新锐企业,拥有福建省级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5个,3个大模型和52个深度合成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