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第A21版:新能源

以应用场景深度赋能能源数字经济

  ▶  本报记者  张伟

  在最近举办的“2025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就数智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分享了各自的实践成果,分析了行业发展的痛点,并共同探索了突破这些痛点的路径。与会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AI)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加速了行业的转变”,数字化技术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演进的核心引擎。

  当前,全球正处于数字生产力快速崛起的阶段,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不仅在重塑科技创新的格局,更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于电力行业而言,这一变革既是应对“双碳”目标、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优化能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

  以应用场景赋能

  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质检环节,智能电网技术在有效优化能源配置,变电、配电领域正逐步开展电力设施巡视巡检等场景的机器人试点应用……在电力行业,数字智能技术正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技术上,‘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电网系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测量感知与数据融合应用专委会专家侯慧娟说。

  据悉,北京合众伟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伟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研发了“用电计量质量管理”平台,基于该平台承建了国家能源计量中心(电力)“计量设备质量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能源领域的首个NQI平台,解决了政府质量监管、电网质量强网、企业质量提升所面临的痛点,目前已开发30余个应用场景并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得到应用。

  同时,合众伟奇针对质检实验室的典型业务场景打造的高度智能的无人化质检实验室,实现了“实验作业自动执行、实验数据智能采集、实验过程可视化监督”。例如,在实验作业方面,实验室以机器人替代人工,自动化执行实验样品转运、实验样品挂接、实验装置操控等检测作业。

  “数字技术与能源融合深化,正在构建以低碳为目标的能源数字经济新范式。”侯慧娟说。

  递进式实现数智化

  值得关注的是,“十五五”期间新能源消费占比将突破25%。如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协同瓶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对此,侯慧娟提出3个方面递进式的解决方案:首先要解决信息不透明的问题,要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构建全域感知源、网、荷、储全环节数据贯通与可视化。其次,要提升预测能力和调度能力,利用AI算法提升预测精度和调度智能化水平,实现资源的精准预测与优化控制。最后,要借助虚拟电厂等柔性资源互动协调,实现海量分散负荷和储能的灵活调控。

  “‘十四五’期间智慧能源产业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十五五’期间将会有更大的飞跃,这也是整个能源领域、电力企业的机遇。”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他指出,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20字方针,国家电网公司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提升电力智能化水平、大规模落地AI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业内已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合众伟奇研发的采集运维闭环管理系统、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等产品,保障了配用电环节电网设备稳定运行;积极开展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产品研发,并探索出多个智能语音、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创新应用方案。

2025-10-27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8974.html 1 <p>以应用场景深度赋能能源数字经济</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