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第A16版:绿色低碳

连续3年得分处于后5%的移出现有名单

绿色工业园区入选有哪些新要求

  ▶  本报记者 刘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绿色工厂推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本年度推荐工作包括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

  其中,对绿色工业园区申报要求,《通知》有哪些新变化?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需重点做好哪些工作?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申报要求有三大变化

  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贾中华介绍说,绿色工业园区申报要求有三大核心变化:

  一是评价体系升级。首次将“零碳转型导向”纳入核心指标,与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要求衔接,新增建设绿色微电网、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

  二是申报流程优化。取消第三方评价报告强制要求,改为企业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自主填报,但强化省级主管部门对数据真实性的审核责任,平台同步提供政策解读与填报视频指导。

  三是动态管理强化。建立“能进能出”机制,现有园区连续3年得分位居后5%将被移出绿色工业园区名单,新申报园区须不低于本地区现有园区平均水平。

  绿色工业园区申报的新要求将给工业园区带来哪些挑战?

  贾中华表示,工业园区将面临三大突出挑战。

  首先,自评价能力考验。取消第三方评价报告后,工业园区需自行保障能耗、固废利用率等核心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对中小型园区的统计核算能力构成压力。《通知》明确规定,对于申报过程中存在数据或材料造假的工业园区,将实施禁止3年内再次申报的惩戒机制。

  其次,面临技术适配压力。绿电直连、氢电耦合等零碳技术应用成本高,西部资源型园区面临新能源消纳与传统产业改造的双重技术瓶颈。

  再次,面临数据治理难题。自评价模式对园区能耗与碳排放监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小型企业集中的园区普遍存在计量设施不完善、数据整合难度大的问题。

  建设绿色园区势在必行

  “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表示,通过绿色转型,工业园区方能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度,助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

  “我国工业碳排放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38.09%。工业园区作为低碳产业转型的载体,在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生态环境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新能源与碳中和分会秘书长王轶璞说。

  贾中华表示,工业园区是工业活动的主要集聚区,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通过园区层面的系统优化,可以实现单位GDP碳排放和能耗大幅度下降,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有效路径之一。

  贾中华介绍说,自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以来,全国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

  “总体看,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已从‘盆景’示范进入‘风景’推广阶段,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贾中华说。

  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发展

  针对绿色工业园区新的申报要求,园区重点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贾中华表示,工业园区必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谋划”。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清晰的碳达峰路径图和绿色发展中长期目标。

  二是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共生”。工业园区管理部门要主动扮演“红娘”角色,识别并搭建企业间、产业间的耦合关系,推动原料互供、废物资源化、能源梯级利用,努力实现“零废”和“近零排放”目标。

  三是要强化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大力投资建设集中供热、综合能源站、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公共管廊等绿色基础设施。同时,加快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电、水、气、热、碳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

  四是要完善绿色服务与激励机制。工业园区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绿色服务,如碳核算、绿色金融对接、节能技术推广等。通过制定差别化的租金、收费等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开展绿色化改造。

  郭承站认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需以系统思维推进,重点做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完善政策与监管体系等工作。例如,严控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入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在王轶璞看来,工业园区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做好产业园区定位、产能端与衍生品种的合理性应用,以及对现有资源特别是能源端的高效利用、对于产业物流端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等。

  郭承站表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一是政策驱动与标准引领强化。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支持政策,如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明确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园区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二是数智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推进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例如,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和优化;探索数据共享创新手段,保护企业数据安全,建立可信、可用、可交易的数据底座,为绿色供应链构建和节能改造提供支撑。

  三是零碳园区建设加速推进。随着“双碳”目标深化,零碳园区将成为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高级形态;零碳园区建设将聚焦能源低碳化转型,通过规划、技术、管理等方式,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近零化,并探索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交易等市场化机制。

  四是区域协同与产业共生深化。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将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绿色供应链、促进绿色产品生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减排;产业共生效益将进一步凸显,园区企业通过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最小化。

  王轶璞认为,工业园区未来绿色发展方向为更具有具象化式的发展之路。“通过区域物联网的建设,将工业园区所产生的工业与工业附加物品进行合理化应用。例如,对于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通过催化与氢气结合的模式产生甲醇,最终达到‌零碳园区目标。”

2025-10-27

连续3年得分处于后5%的移出现有名单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8959.html 1 <p>绿色工业园区入选有哪些新要求</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