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7项主要任务和3项专项行动,其中提出“开展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
关于共享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解读该《方案》时提出,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一是建设共享制造平台,汇聚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二是建设共享工厂,面向园区、集群等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满足设计研发、加工制造、检验检测等共性需求。三是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检验检测能力。
提升全行业资源利用率
据了解,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中小企业因设备投入不足、技术迭代缓慢而难以参与高端制造竞争;大型企业存在设备利用率低、产能错配等资源浪费现象。而共享制造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网络协同效应——既推动资源配置方式革新,也促进成本结构优化。
“通过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可将分散的生产设备、技术能力、检测资源等进行数字化汇聚,形成弹性供给网络,既降低中小企业生产门槛,又提升全行业资源利用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说,过去一条高端表面组装(SMT)生产线买回来,利用率达60%就是胜利;现在平台把5家工厂的6条SMT生产线拼成虚拟“云线”,利用率升到90%,折旧周期直接砍半。
“共享制造的优势是把重资产变轻、把长周期变短。”卢克林说,其具体作用是让中小企业用“团购价”享受龙头级产能;让龙头企业在淡季把设备“转租”出去赚取边际利润;把质检、打样等高频刚需做成共享套餐,用时间换空间,实现高质量迭代。
企业实践的有益探索
平台、工厂、设备、资源如何通过智能调度与协同机制实现有序流动与高效共享?企业的实践是一种有益探索。
一家初创机器人企业带着新设计来工厂打样,不需要自己买设备、找供应链,只需把图纸上传到平台,就能立刻“拼单”使用工厂的高精度加工设备;高校科研团队研发新样机,也能在平台上找到从零件加工到整机调试的全流程服务……作为唐山高新区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一部分,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川智能机器”)共享工厂就像一个“制造能力的超级市场”,15.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整合了800台(套)先进设备、1000多名专业人才,打造了多条智能化、柔性化的机器人、焊接、组装等生产线。
通过“原料集采+关键设备+生产工序+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物流贸易”全链条共享模式,百川智能机器共享工厂不仅为企业节省了采购和设备投入,还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生产进度的实时监控、远程调度,推动首台套产品和科研样机以更快速度走向市场。
在保定高阳纺织(毛巾)产业集群内的河北圣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翔纺织”)共享工厂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共享制造企业负责人只需在手机上打开平台,就能实时查看订单进度,合理安排后续生产;新品打样也不再需要漫长等待,联合实验室就能快速完成配方调试与性能检测。
近年来,圣翔纺织兼并整合9家染厂共4.5万吨产能,在高阳县生态印染产业园建设集约化染整一体项目,打造高阳毛巾产业染整工序+联合研发的共享工厂。
企业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可有效实现节水、节能、减排三重效益。这种“共享+数字化”模式,不仅让传统纺织业焕发新生,也为绿色制造业树立了样板。
记者从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河北省近年来在共享制造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提出共享智造3个阶段。1.0阶段为制造能力共享,包括工艺、装备等核心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共享。2.0阶段为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共享,包括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仓储集中管理、产品和客户服务等共享。3.0阶段为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共享,包括技术创新、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等创新服务共享。
从共享制造到共享智造,不仅是生产方式升级,更是制造体系的全面重塑。
知名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随着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普及,共享制造的协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有望成为主流
某原子制造单位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极端制造领域的工序和装备成本持续攀升,已成为行业共识。大科学装置特别是原子制造类装置,从设计之初就强调全国共享。将大科学装置纳入共享制造网络,不仅符合其建设初衷,也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普通工厂相比,大科学装置在制度层面就要求开放共享,这为高端制造资源整合提供了独特优势。
上述原子制造单位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未来,在高端制造和极限制造领域,共享工厂模式有望成为产业组织和资源配置的主流方式。
宋向清表示,共享制造不是简单的模式创新,而是一场重塑制造业底层逻辑的革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数字化浪潮正重构制造业形态,共享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能有效应对个性化、碎片化订单趋势。随着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普及,跨区域协同成本持续降低,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形成合力,共享制造将逐步成为制造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在‘双碳’目标下,共享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立竿见影的手段。谁先接入共享,谁就将获得下一轮产能红利。”卢克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