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9日
第A22版:新能源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

  本报讯  (记者 叶伟)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主论坛上发布的《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以下简称《路线图》)显示,未来新型储能将朝着大容量、长周期、混合化和多元化方向加速演进。

  《路线图》分析了全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态势,总结了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并面向2035年研究提出了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蓄冷、氢储能等五大细分领域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对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的88个关键指标进行了预测,为凝聚发展共识、引领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参考和指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在解读路线图时表示,我国已形成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类技术路线多元发展的格局,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占比较2023年分别提升了0.6%和0.5%。

  “自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近4倍,循环寿命提高了15倍,相较于2020年单体储能电芯容量和单方系统容量提高2倍左右,技术迭代升级速度不断加快。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反映出中长时储能技术正在加速落地。”柳新岩说,当前,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电磁储能、超级电容等混合储能技术已进入示范应用阶段,整体上呈现出“低成本成熟技术+高成本前沿技术”混合应用的发展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逐渐清晰。柳新岩介绍说,固态电池包括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3种技术路径。其中,聚合物固态电池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

  “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将朝着超高镍锰基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材料方向不断迭代和升级,负极材料则是从石墨走向硅基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升级。”柳新岩说。

  《路线图》显示,新型储能发展目标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超1.8亿千瓦;到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全面成熟,装机将超2.4亿千瓦;预计到2035年,新型储能装机超3亿千瓦。

  据悉,《路线图》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研究编制而成。

2025-09-29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7718.html 1 <p>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