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赖小琴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度广东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肇庆市5家企业入选,其中肇庆高新区4家。
作为攀“高”逐“新”的国家高新区、广东省制造业重要基地,肇庆高新区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多元服务”联合推进机制,强化大型骨干企业数字化引领作用,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加速普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产业效率与质量双重飞跃。
政府引领
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肇庆高新区充分发挥政策支持、组织引导、要素保障等方面作用,深入落实广东省、肇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引导数字化基础好、转型需求迫切、带动作用明显的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肇庆高新区通过建立监督评价和定期报告机制,加强跟踪督导,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并成立数字化服务机构智慧大旺办,负责园区数字赋能产业工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广东省、肇庆市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广东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截至今年6月,肇庆高新区累计推动227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优化升级,运行效率普遍提升15%以上,人力成本降低30%以上,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2021年以来,肇庆高新区小鹏汽车、福田化学等7家企业共9个项目获批广东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累计获得专项扶持资金约1700万元。以此为基础,2023年,“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智能网联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并获批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平台赋能
数实融合驱动绿色转型
围绕转型与能级提升,肇庆高新区积极探索“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融”合作模式,联合华工能源公司构建智慧能源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与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肇庆高新区已打造两大管理平台,在广东省创新开发出“云碳贷”“数信贷”等金融产品。
其中,智慧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平台已陆续开发了负荷聚合调控、碳排管理、能耗管理、安全诊断等多项功能,服务260家肇庆高新区企业能源数据上云,35家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可调资源聚合调控管理平台从肇庆高新区工业企业中优选47家企业建立分级调节能力模型,以主动响应举措替代被动错峰。
基于上述两大平台,肇庆高新区打造“智慧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园区,并已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园区融合应用试点示范名单,这是全国所有入选项目中唯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园区级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广东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依托智慧能源平台,肇庆高新区构建“企业碳账户+”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为322家企业建立碳账户,并创新推出“云碳贷”“云碳担”“碳征信”等绿色金融产品,为206家企业提供融资额度61.36亿元,现已发放38.86亿元。
标杆效应
“大旺制造”跃升“大旺智造”
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肇庆高新区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聚焦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5G全连接工厂等方向,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
比如,小鹏汽车肇庆基地通过建设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生产场景实时数据分析、预测与应用,大幅度提升了生产调度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小鹏汽车带动下,广东博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现产供销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客户可以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并连通车间生产数据,随时查验和线上反馈,提高了对接效率。
与此同时,肇庆高新区大力支持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并实现提质增效。其中,骏马混凝土引入智能物流调度系统,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准时交货率提升了15%;捷骏电子新增ERP系统,工单准时完工率提高了15%,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6%;富士通电梯上线智能制造管理系统,设计生成清单所需时间从30分钟降到3分钟,所需时效下降了90%。
这些鲜活的案例表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题”。
据介绍,接下来,肇庆高新区将根据不同行业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数字服务,驱动更多企业数字化升级,释放标杆项目示范效应,让“大旺制造”加快跨越为“大旺智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大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