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伟)9月16日,中国移动召开主题为“融合量通智 共启新未来”量子科技前沿创新论坛。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由中国移动发起的“量智融合”创新联合体在论坛期间成立,同期发布了“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等系列成果,助力北京市建设量子计算创新高地。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量子计算在服务未来人类社会量通智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空间,但在工程与技术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同时量子技术规模化、普惠性应用投资周期长、资源投入大,需要“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携手并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段路明出席论坛并作题为《量子计算机——现状与展望》报告,指出量子计算在信息安全、量子模拟、能源问题、量子优化以及人工智能(AI)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他建议我国产学研各方深度合作,紧抓第二次量子革命机遇,在未来量子科技竞争中实现突破并引领发展。
当前,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正成为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北京作为全国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的产业高地,正加速推进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简称“量智融合”)技术的发展。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量智融合”创新联合体由中国移动牵头,联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弧光量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据悉,“量智融合”创新联合体以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强强联合、合作共赢为宗旨,将通过技术联合创新、产业联合应用、行业联合推广方式共同推动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突破量子计算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量子计算产业成熟,助力构建“量子+”应用产业生态。
论坛期间,中国移动联合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可实现量子态制备、量子态操控与量子态测量等完整的量子计算功能,支持100量子比特的精准操控,在单比特保真度、双比特保真度、初态制备与探测错误率等关键指标上,其综合性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中国移动将开放量子计算装置、算力资源和算法验证环境,与合作伙伴协同突破量子计算的技术和应用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