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静怡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璐
“技术如何落地?市场怎么突破?企业发展中犯愁的难题有了‘对症’解法!”这是在近日举行的“创业导师走进中国西安留创园”活动中,企业代表们发出的真实心声。
此次活动中,11位创业导师和26家留创企业团队围坐对谈。这场打破传统模式的交流活动,更像是一次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集体问诊”。
服务是核心点
精准,是此次活动最核心的关键词,也是企业代表们最深的感受。了解企业、分组设置、精准对接,让这次活动真正实现了“按需匹配、因企施策”。
创业导师服务是西安留创园首创的特色服务之一。西安留创园通过选取产业行业专家、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等,组成有针对性的导师团队,陪伴与辅导企业发展,让创业者能够“少走弯路少踩坑”。
经过多年实践,创业导师服务已经成为众多创业者在创业路上“行稳致远”的得力助手,也成为“企业联络员+项目经理+创业导师+商业资源”四级孵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导师服务只是西安留创园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多年来,西安留创园通过搭平台、出政策、送服务、促融资等多个层面,打造“政策扶持+专业孵化+资本对接+产业融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海外归国高端人才提供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孵化加速服务。
西安留创园推动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支持政策在西安高新区落地,还积极帮助海创企业对接国家、陕西省、西安市多项人才计划,真正让政策“活起来”、资金“用起来”。
围绕“医工结合”等创新思路,西安留创园搭建了“概念验证—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生物医药全环节服务体系,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
通过组建“金融超市”、设立科技金融服务站,西安留创园已构建“股贷债保服”联动体系,支持了多家企业走向上市和专精特新发展路径。
西安留创园积极参与APEC、AABI等国际孵化网络,与德国等多国园区共建孵化平台,设立8个海外创业孵化基地,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市场、人才的全球资源整合。
西安留创园还开展“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等国内外赛事,并依托“海创中国”导师行、高新企业大学等品牌活动,持续促进项目、资本与导师资源的高效互动。
人才是生产力
今年,西安高新区正式入选首批国际科创人才协作网络发起单位,成为全国28家核心共建机构之一。这也标志着西安高新区在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方面站上了新起点。
2024年,西安高新区引进和培育西安市级高层次人才116名、西安高新区级高层次人才4102名,围绕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培养年均超2万人次,积极探索“一院一所一校”协同育才模式,系统构建出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发展生态。
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区域人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安留创园,正是西安高新区服务国际人才、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生态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在2024年发布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中,西安留创园综合排名第五。
截至目前,西安留创园已累计孵化留学人员企业超3000家,吸引7800余名海归人才在西安高新区创新创业,推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8200多项,真正搭建起人才成长桥梁,构筑起企业发展阶梯。
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在这里聚集,开拓进取、实现梦想。在2024(第11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上,西安留创园培育的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团队“慢乙肝功能性治愈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最终夺得冠军,获大赛一等奖。西安新通药物也成为陕西省首次获此殊荣的企业。
从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而奋斗的创业团队,到在各个前沿领域为区域建设发光发热的领军企业,一批优秀创业者与企业从西安留创园走出,为各行各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里有打破国外对我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领域长期技术封锁和销售垄断,成为该领域第一品牌与技术领导者的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人的年轻校园团队成长为水面自动驾驶技术领导、驶向全球水域的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刚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殊荣的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深耕肝病药物研发,为中国人创造自己的乙肝创新药的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对于西安留创园而言,人才工作从来不是简单“引进来”,而是真正“长得好”。
未来,西安留创园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与激励机制,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聚焦区域产业融通和协同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帮助人才落地,更助力海归创业者们扎根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