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8日
第A10版:科创企业

榆林高新区让企业在创新沃土中拔节生长

  ▶  冯英杰  高冠涛  李嘉怡

  在全国高新区发展版图上,榆林高新区正以稳健的步伐不断刷新“成长坐标”——在2024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榆林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97位,较上年前进了5个名次。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榆林高新区近年来持续深化改革、聚焦产业需求,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营商生态的不懈努力。从企业开办流程的高效便捷到项目落地的加速快跑,从政策支撑的精准滴灌到要素保障的坚实有力,榆林高新区正以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向世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稳步迈进……

  以流程再造擦亮高效政务名片

  “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35天,这速度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榆林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家煤化工企业负责人看着突飞猛进的建设现场难掩激动。这样的“高新速度”,源于一场刀刃向内的效率革命。

  榆林高新区始终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在企业开办流程、项目审批等事项上不断压缩时限。为了让企业在获得土地使用权上少等待、好办事,榆林高新区优化“标准地+承诺制”模式,积极推进区域评估工作,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土地使用权保障。2025年上半年,园区108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254.2亿元,陕西省、榆林市重点项目手续办结率达93.79%,年度投资额完成56.19%,开复工率86.21%。

  在此基础上,榆林高新区大胆实施“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打破以往项目审批“串联办理”壁垒,推动一般投资项目“选址即设计”“拿地即开工”“预验收即投运”;通过重构并联审批流程,变“部门接力”为“协同攻坚”,多部门同步审查、并联出件,审批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以政策支撑铺就企业成长阶梯

  政策支撑是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榆林高新区始终将政策供给作为赋能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构建起靶向清晰、协同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榆林高新区坚持“一链一策”,推动政策供给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针对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榆林高新区搭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家、部门骨干组成的政策专班,深入调研产业链难点、痛点、堵点,量身定制企业帮扶方案;设立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构建“科技金融+产业基金+上市辅导”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库,梯度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成功助力陕西能源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推行项目+平台+资金+政策+服务“五位一体”引才模式,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引进院士团队2个,培育陕西省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依托秦创原平台推动千吨级乙醇脱水制乙烯等1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实现科技—人才—资本协同发力。

  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榆林高新区创新推出《榆林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2147.43万元科技奖补惠及企业500余家。

  以要素保障夯实企业发展底盘

  立足高质量发展全局,榆林高新区以做好要素保障为核心抓手,推动国企帮带民企,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氢气等副产品供应问题,通过合理降低工业区国有企业产出副产品价格,为民营企业减负增效,年均节约生产成本近百万元。

  能源供应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榆林高新区不断完善闭环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4.53公里公共管廊建成,串联起原料供应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仓储区,实现煤炭、甲醇、乙烯等原料“一站”式输送;1114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投用,解决企业员工住房难题;有机污水处理厂、应急事故水池等17项关键设施加速投运,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依托中欧班列榆林集结中心物流园,榆林高新区构建起“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为企业货物运输提供更多选择。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据介绍,下一步,榆林高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以更实举措服务企业、以更优生态集聚资源,聚焦数字赋能与“小切口”改革,全力争创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企业扎根生长,让“世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愿景,在政企同心的实干中成为现实……

2025-09-08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6594.html 1 <p>榆林高新区让企业在创新沃土中拔节生长</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