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
第A8版:高新园区

襄阳高新区锚定“五个高地” 绘制新蓝图

  ▶  陈建  常慧  本报记者  李争粉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规划、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襄阳高新区将对标产业高地、技术高地、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和财富高地“五个高地”建设目标,充分把握政策机遇,聚焦5个方面,攻坚突破、勇毅前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新签约项目64个,签约项目合同投资总额321.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18万美元,位居襄阳市总量第一;东风汽车纳米科技(襄阳)有限公司、襄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4.6亿元,同比增长25.9%……

  这是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锚定产业高地、技术高地、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和财富高地“五个高地”,交出的一份高质量发展靓丽成绩单。

  “下一步,襄阳高新区将通过建设‘五个高地’,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硬核创新支撑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

  “客户看了感觉很好,都给我们竖大拇指!”7月23日,湖北东润汽车集团(以下简称“东润汽车”)董事长李青山忙得不可开交。他刚接待完前来厂区考察的俄罗斯客户,又成功敲定一份订单。

  “这个俄罗斯客户是东润汽车的‘铁粉’经销商,企业此次专门设计了针对俄罗斯市场的两款冷藏车和侧帘车。”李青山介绍说,“考虑到当地极寒气候,我们在保温层加入特殊材料,厢体可以抵御负50摄氏度的低温。针对融雪剂对车辆底盘的腐蚀影响,我们采用了特种钢材及电泳、喷粉涂装等多种组合工艺。”

  今年上半年,东润汽车迎来外贸新突破,3亿元产值中有七成来自外销,主要出口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出口额同比增长68%。

  “市场越来越‘卷’,如果停留在拼价格阶段,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要不断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在品质上花心思。”李青山说,今年4月东润汽车的自动化静电喷粉涂装线投产,14米长、3米高、3米宽的工件和整车能一次性整体涂装。“喷涂线能容纳的工件是国内最大尺寸,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能接别人做不了的订单。”

  车间外的成品仓库,一排排崭新的专用车闪耀着金属光泽,等待指令驶向远方的港口。这些“襄阳智造”正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品质承诺,前往世界各个角落。

  走进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总装车间,记者看到机械臂灵活挥舞,自动化物料小车来回穿梭,员工争分夺秒赶生产。200余个高清工业摄像头和实时数据采集网络构建起独有的“ERP—中控—设备”一体化架构,实现从生产调度到设备管理全流程优化。现在,东风纳米襄阳工厂平均每两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新车。

  今年,东风纳米襄阳工厂进行系统升级,通过整合供应商订单接口、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使订单响应效率提升40%,数据准确率突破99.8%。从需求预测、订单生成、生产排程到物流追踪,东风纳米襄阳工厂全流程实现异常订单智能预警,准时交付率提升至98.5%。此外,生产管理室联动最新制造中台系统,还可对库存进行动态优化和智能预警,在大幅度降低零部件短缺情况的同时缩短了库存周转天数,为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024年1月6日,东风纳米旗下纳米01车型首台量产车下线,宣告襄阳市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实现“零”的突破。2025年上半年,纳米01产量2.8万多辆,其中出口车8800多台。

  襄阳高新区骨干企业坚持创新发展,稳拓海内外市场,为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高新区以汽车产业为核心主导,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两大支柱,并协同发展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构建起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开放协同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链式”招商精准突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5月20日,湖北楚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智能配电装备产业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占地40亩,计划投资总额5亿元,将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配电装备产业基地。该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能5000台套,年产值突破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个,为襄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仅仅是襄阳高新区“链式”招商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襄阳高新区新签约项目64个,签约项目合同投资总额321.70亿元。其中,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50亿元项目5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1亿元以上项目56个;入库项目58个,投资总额102.6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4.9%,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项目落得下,还要发展好,做好服务保障是关键。襄阳高新区推行“四步联动”工作法,即项目谋划先行一步、服务介入靠前一步、服务项目向深一步、工作创新更进一步,让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上半年,为促进项目建设能快则快、能开工则开工、能早则早,襄阳高新区对在建、拟落地项目进行梳理,实行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联系包保、区直部门责任包保、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全面包保第一线服务项目工作制度,服务42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计划投资总额136.51亿元。

  同时,襄阳高新区围绕“两资三能”工程,同步开展项目建设、平安稳定、综保区闲置厂房化解“三大攻坚战”。截至6月底,该高新区40个签约未落地项目中有28个已开工或具备开工条件,同时盘活综保区闲置厂房9.25万平方米。

  发挥金融“活水”作用,主动融入“五个高地”建设大局。今年上半年,17家驻襄阳高新区金融机构先后为高新区企业提供融资99.6亿元,缓解区属企业资金压力,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释放出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

  位于襄阳高新区深圳工业园的湖北中盛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电气”),正处于产销两旺的好时期。这家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曾因为资金问题,一度导致新上项目搁置。

  “中盛电气是典型的‘轻资产’科技企业,过去曾长期面临‘轻资产、难抵押’的难题,在多次参加襄阳高新区政银企对接会后,我们终于了解到适合企业贷款的产品和目标银行,一次性获得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推动数字化改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中盛电气商务部经理黄艳说。

  8月5日,记者在中盛电气生产车间看到,所有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高压开关柜订单,全力冲刺第三季度。“截至6月底,企业销售额完成近2亿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产销目标。”黄艳说。

  “上半年,得益于金融机构支持,襄阳高新区工业经济不仅实现了量的提升,更显质的飞跃。”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高新区将增加科技供给、坚持创新引领、扩大对外开放,释放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新区“四区”叠加的制度红利,用好自贸区、综保区“金”字招牌,通过持续打造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壮大企业、企业家队伍。

  聚焦5个方面

  提升发展能级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规划、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襄阳高新区将对标‘五个高地’建设目标,充分把握政策机遇,聚焦5个方面,攻坚突破、勇毅前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襄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襄阳高新区将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增资扩产;强化以商招商、场景招商、链式招商;推进项目库提质扩容,借力“十五五”规划编制机遇,精准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抓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项目建设提速。

  以更大力度破解发展难题。襄阳高新区将抢抓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新批次专项债机遇,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完善财政体系,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灵活运用基金、证券、信贷等工具腾挪发展资金。

  以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襄阳高新区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优势,用好综保区优惠政策,盘活闲置厂房,发展“保税+”新业态,推动综保区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积极引进外向型企业和项目,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建设,构建“汽车产业带+跨境电商+政策护航”体系。

  以更大力度培育经营主体。襄阳高新区将用好“一企一策”,加速培育东风纳米、弗迪电池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动企业进规纳统,做大高新区经济增量;常态化“靶向”解决资金、融资、人才、市场、手续、配套、成本等难题,稳预期、稳生产、稳发展。

  以更大力度营造优良发展环境。襄阳高新区将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需求,坚决兜牢民生底线,推动惠民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抓实安全生产、防汛抗旱、防溺水、债务风险防范等重点工作;深化便民利企改革,优化政务服务,降低企业行政成本。

2025-09-01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6262.html 1 <p>襄阳高新区锚定“五个高地” 绘制新蓝图</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