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
第A3版:热点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本报讯(记者 叶伟) 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我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十四五’是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5年。”王宏志说,“十四五”前4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到“十三五”5年增量的1.5倍,预计5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的年度用电量。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加快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1/5,保障了能源供应“量足价稳”。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东部地区用能中,有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此外,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老百姓充电更省心。

  “‘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5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王宏志表示。

  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逐绿前行”。王宏志介绍说,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变革、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5年。”王宏志表示,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挺进“千米深海”。此外,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十四五’是能源改革持续深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5年。”王宏志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重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煤电、新能源全面入市,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建成,能源法颁布实施,能源宏观调控和行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已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

  王宏志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2025-09-01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6244.html 1 <p>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