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
截至7月25日,全国共发布超10万个科研助理岗位,招录科研助理超6万人,总体任务目标已完成过半。其中,国家高新区持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完成招录岗位超4万个,占全部总岗位数的2/3。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火炬中心共同召开2025年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调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从当前各省填报的数据来看,形势喜人,但部分省份仍需进一步深化对岗位开发潜力的系统性挖掘,以确保全国总体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系统落实,成效突显
从国家高新区交出的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成绩单来看,十分亮眼。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表示,截至目前,重庆已完成开发科研助理岗位2571个,已按时序进度要求落实岗位1925个,完成率74.9%。其中,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荣昌高新区和永川高新区4个国家高新区共开发科研助理岗位2000个,已招录到岗1466人,完成率达73.3%。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表示,目前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733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占比约80%。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3个国家高新区以约占该省1/3的高企比例,完成该省指标的1/2,按比例测算已超额完成相关任务。
绍兴高新区已发布四批共计750个科研助理岗位,成功招录科研助理682名。该高新区第五批科研助理岗位已正式发布,计划于8月10日前完成800名招录目标。截至目前,惠州仲恺高新区累计组织18场引才活动,参会企业634家次,发布科研助理岗位超700个,实际签约科研助理岗位约610人。衡阳高新区依托衡阳市4年引进1298名博士的人才储备优势,按专业定制岗位,今年已吸纳815名应届毕业生。
多措并举,合力推进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大家要主动作为、扛牢责任,确保8月底前完成招录高校毕业生10万人以上的任务目标。”何年初表示,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招录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平台、多主体通力合作。
据介绍,自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启动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会同规划司迅速组建科研助理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准确把握任务进展情况。各省市、各国家高新区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出台相关保障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科研助理岗位招录工作与产业发展、高企培育、成果转化等统筹推进;山东省部分高新区从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等方面对科研助理岗位出台扶持政策;武汉东湖高新区对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的企业,给予2000元/人补贴。
与此同时,科研助理工作专班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促进供需对接,联合教育部先后分别于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开展2025年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1686家用人单位提供4.1万个岗位,现场收集简历39.5万份。
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会同规划司联合启动科研助理招聘活动周,各地区、各国家高新区精心策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系列活动。
其中,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联盟在沈阳高新区举办“东北地区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对接”模式促进人岗匹配,现场近100家东北地区企业设展招聘,吸引超2000名毕业生参与活动。成都高新区推出超1000个涵盖科研攻关、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多元领域的科研助理岗位,线上同步开放多平台招聘通道。
靶向发力,打好攻坚战
任务目标已实现过半。下一步,如何打好攻坚战,切实发挥国家高新区的责任担当,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一方面要加大岗位供给,持续深挖国家科技计划承担单位、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新载体岗位开发潜力,鼓励辖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做好供需对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活动,推动更多尚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合适的科研助理岗位。
“各地方要继续积极组织策划相关活动,尤其是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要通力配合,支持本地区国家高新区集中组织开展科研助理招聘周、直播带岗等系列活动,提高对接效率和覆盖面。”吴家喜说。
吴家喜还提出,各地要营造有利于推动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的良好舆论氛围,重视科研助理岗位宣传工作,积极联系各类媒体平台,下沉到一线挖掘典型做法和人物案例,提升岗位的社会认知度。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加大科研助理岗位的政策保障力度,通过完善科研助理职业生涯规划,做好科研助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条件保障,鼓励各类承担主体结合实际情况提高科研助理岗位收入和综合保障水平,配套专门资金提供长期稳定支持等方式,不断提升岗位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