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争粉) “数据领域情况新、变化快,是一项全新事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要加强经验总结,促进互学互鉴,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近日,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在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了解,为支持地方在部分领域先行先试,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2025年,国家数据局印发通知,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各试验区主动作为,积极承担试验任务,制定工作要点。
“目前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并呈现3个方面特点。”栾婕介绍说,一是高位推动、广泛动员,凝心聚力推动了试验区建设;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了各具特色的试验方向;三是积极探索、改革攻坚,涌现了不少新探索新做法。
比如,北京市持续深化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金融专区累计为银行、保险等60余家金融机构以及70多万家经营主体提供服务超过4亿次,启动气象、时空、“三医”专区建设。强化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功能定位,累计交易规模突破百亿元,服务范围拓展至全国26个省份。
“山东省坚持应用牵引,打造了一批‘破解难题、效益明显、推广易行’的典型场景。”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说,以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产业为例,通过数据赋能,平阴玫瑰鲜花收购效率提升80%,生产管控效率提升18%,用于深加工的原材料(大花)比例由2%提升至32%,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由30亿元提升至60亿元。
与此同时,安徽省积极探索有利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湖北省、湖南省发挥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坚实、数据应用场景丰富优势,着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海南省积极探索数据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目前各试验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承担试验任务。”栾婕说,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大力度支持试验区建设,及时跟踪评估,加强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