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第A17版:先进制造

机器人竞争进入“中国时间”

  ▶ 本报记者  孙立彬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称,在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迈向智能化、具身化的新阶段。中国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不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更是在具身智能领域加快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日益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竞争格局中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成全球机器人市场重要竞争者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份额占据近半,并以近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制造工程能力优势、先进技术加速投入、场景适配效率提升以及产业政策有力支持。中国企业在多个机器人赛道持续深化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推动市场拓展,正稳步实现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战略转型。

  其中,在商用服务机器人方面,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国厂商以84.7%的出货量引领全球,头部企业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和多场景落地,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同时,中国厂商在具身智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结合丰富的多场景应用实践,推动商用服务机器人实现快速智能化升级。

  在四足机器人方面,中国厂商宇树科技、云深处依托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高度集成的产品设计,在性能表现、出货规模及开放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正逐步重塑全球市场领导格局。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应用验证”的双向循环模式加速发展,吸引多元厂商积极参与,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推动行业持续进步。IDC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预计约5000台,2030年将增至近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95%。

  在协作机器人方面,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加速“出海”,依托成熟完备的本土产业链体系形成显著的成本优势,持续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海外收入总计超过20亿美元,其中协作机器人出口收入达到约7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4.7%。

  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加速发展

  IDC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厂商正加快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整产业链,在多行业场景率先落地应用,推动技术从验证走向规模部署。

  总体看,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加速从技术突破走向应用落地,呈现八大关键趋势。

  感知能力持续增强:3D视觉感知技术不断提升,使机器人对环境和物体具备更精准的理解与操作能力。

  大模型成为核心驱动力:多模态具身智能大模型赋能机器人自主学习、感知理解与决策规划能力,轻量化、低算力模型加速在各类终端平台的落地应用。

  仿真与世界模型不断完善:高保真物理仿真环境和世界模型建设加快,助力运动控制优化、多任务泛化能力提升。

  开源共享加速推进:具身智能发展亟需多模态、多场景的高质量资源支撑,产业界正积极推动模型、算法、仿真环境、数据集等关键资源的开源共享,构建协同共进的创新生态。

  多样化机器人载体融合发展:协作、复合、商用服务、四足及人形机器人等与AI深度融合,共建具身智能能力体系,提升跨场景适应力。

  细分场景特定任务率先落地:在工业装配、打磨、上下料以及商业服务领域的操作类任务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人形机器人实现小规模落地:人形机器人在商用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已初步开展应用落地,预计将逐步实现千台级商用部署。

  生态体系加速构建:产学研协同推进云服务、算法、数据、仿真平台、硬件开放接口等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促进资源互通与能力共建。

  IDC中国机器人与物联网领域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力量,具备迈向具身智能机器人下一个阶段的产业链、技术和应用基础,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25-08-11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5069.html 1 <p>机器人竞争进入“中国时间”</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