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等芯片企业冲刺上市、云天励飞加码人工智能(AI)推理芯片赛道布局,美国英伟达则宣布恢复供应对华特供版H20芯片……近期,中国AI芯片市场高潮迭起,国内外AI企业动作频频。
我国业界人士表示,国产AI芯片加速崛起,中国AI芯片市场蓬勃发展,吸引着国内外芯片企业竞相淘金,中国AI芯片市场从此前英伟达的“一家独大”向“百花齐放”的格局发展。
竞逐万亿元级市场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应用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加速拓展与延伸,在众多行业和领域释放出巨大的应用潜能。在此背景下,全球AI芯片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中国AI芯片市场需求巨大。”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说。
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25.37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34万亿元,2025-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3.7%。
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7月15日,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美国已批准H20芯片出口许可,英伟达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他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庞大、充满活力且极具创新性,还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集聚地,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据了解,2021年,英伟达在中国芯片市场份额高达95%,如今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 50%。2021-2024年,英伟达在中国的营业收入占比也从26.42%下降至13.11%。
美国AI芯片巨头超微半导体(AMD)表示,该企业将很快恢复向中国市场交付其AI芯片MI308。
近年来,中国AI芯片厂商乘势崛起,国产AI芯片不断取得新突破。比如,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AI芯片展区,多家中国AI芯片厂商带来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燧原科技推出第四代训推一体产品燧原L600、沐曦集成发布全新旗舰GPU曦云C600……
另一组数据也显示中国AI芯片厂商正在加速崛起。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本土AI芯片品牌市场渗透率约30%,出货量达到82万张,相较上一年同期15%的国产品牌市场渗透率,呈明显提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AI芯片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
余有成说:“国产AI芯片正在进入大批量应用、大规模落地新阶段。”
竞争异常激烈
据了解,在国内AI芯片市场参与者中,既有海光信息、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等GPU芯片企业,也有寒武纪、昆仑芯等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企业,国内AI芯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中国AI芯片整体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寒武纪以纯AI芯片设计见长,壁仞科技、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等国产GPU新锐在AI推理与训练芯片领域加速布局。”余有成说。
今年以来,为抢夺AI芯片市场“蛋糕”,芯片厂商摩拳擦掌,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最为明显,纷纷扎堆IPO(首次公开募股)。
据了解,6月30日,摩尔线程、沐曦集成同日递交科创板IPO申请。此外,壁仞科技、燧原科技、长鑫存储、上海超硅等开启IPO进程,其中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此外,百度旗下昆仑芯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百度的持股比例从早期的76.17%稀释至当前的67.5%。这可能意味着昆仑芯本轮的融资目标直指IPO。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AI芯片厂商业绩普遍处于亏损状态,通过IPO、募资进行“输血”,但需要警惕的是,AI芯片技术绝不能被资本裹挟。
半导体研究机构芯谋研究企业服务部总监王笑龙表示,芯片企业纷纷入局,大量资本涌入,将会带来AI芯片赛道拥挤,市场竞争将会日趋白热化,企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仍需多方合力推动
中国AI芯片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展现出巨大潜力与活力。但是国产AI芯片领域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诸多短板与国际竞争挑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亟待提升,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开发面临高成本、长周期等挑战。
如何促进国产AI芯片产业发展?业内人士认为需要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产业链协同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国产AI芯片发展。
“政策扶持对AI芯片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国产AI芯片创新发展;加快制定技术标准体系,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构建完善的AI芯片发展生态。”余有成表示。
余有成说,技术创新是推动AI芯片领域发展的关键。我国在AI芯片领域的发展需立足当前实际,加强AI芯片关键技术研发,逐步突破瓶颈技术环节,促进AI芯片技术自主可控。同时,面向AI芯片产业应用需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需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研发和商业运作的产业应用型人才。
王笑龙表示,未来,中国AI芯片产业的快速崛起,绝非单个企业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扶持,从芯片设计到服务器集成的产业链配合,从技术标准到应用生态的协同共建,共同培育国产AI芯片崛起的沃土。同时,需要加强AI芯片与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多场景深度融合,更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国产AI芯片应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