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苏毅 冯蕊 记者 叶伟) 近日,以“共筑绿色算力大生态,共创人工智能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会议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智慧,探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新机遇。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作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依托绿电与气候等优势,实现绿色算力领域突围,尤其是在全球算力需求与能源有效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严峻背景下,绿色算力将从单一项目优化升级到技术革新、政策引领和产业创新的系统合成模式。
“我们的算力中心吹的是草原风,用的是塞外光,产的是绿色数。”和林格尔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边交易体系,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已超过80%,电力到户交易价格稳定在0.35元/度左右,是“东数西算”工程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绿电使用比例最高、电价最低的地区。
会上发布的《“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绿色算力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和林格尔新区在算力设备高效性、算力载体节能性、算能协同清洁性、算用协同普惠性等方面的各项指标均跻身前三位。从算力规模看,截至目前,呼和浩特算力规模突破10.1万P,其中智能算力9.6万P、占比达95%。在推动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和林格尔集群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已正式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资源监测平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算电协同国家试点项目正式通电并网运行,以算网一体为纲,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作为同时承担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和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级枢纽节点建设任务的核心地区,呼和浩特重点突出“金融数据集聚”特色,已在新城区规划建设内蒙古数据要素产业园,引进华为等21家重点数据企业,引进百度、抖音等45家数据标注企业,成为全国首批数据标注产业成员单位。目前,呼和浩特已汇聚公共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150亿条,形成重点领域数据专题371项,开发政企融合产品30余项,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