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琴
6月4日,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揭牌。
6月20日,天府绛溪实验室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在成都高新区成立。
7月6日,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组装测试运维基地项目签约落地自贡高新区。
……
连日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方面动作频繁,推动产业发展提速。
抢抓机遇
加速产业布局
蒸包子、按铃传菜、清理餐桌……走进由武汉东湖高新区投资建设的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动作训练场和数据采集场,记者看到由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3台人形机器人正在一家餐厅“实习”,模拟全流程就餐服务。
据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动作训练场有工业、商业、办公、家居、实验室5个类别场景,细分为超市、咖啡店、餐厅、仓库、实验室等14个真实场景,可同时满足百台机器人进行真机数据采集作业。在数据采集工作人员的“教学”下,人形机器人可完成泡咖啡、取货品、做实验等多场景复杂工作。
“数据采集场正式运营后,最多可年产百万条数据,接下来还将面向更多整机企业开放,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验证服务,助力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高新区将锚定‘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的发展目标,发挥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纽带作用,吸引各类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厂家落户光谷,汇聚产业人才,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高新区已形成完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生态,尤其是在电子皮肤、惯性传感器、大小脑模型等多个关键环节具有突出优势。
前不久,在成都高新区成立的天府绛溪实验室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将发挥其跨学科研究优势,在智能感知、信息融合和超函数理论等方面保持创新,推动交互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月13日、30日,衡阳高新区在同月两度召开人形机器人产业项目调度会,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项目实施和发展。
早在2月份,武进高新区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就提出,坚持规划先行,专班化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形成集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要素保障等“多位一体”的支撑体系。
……
重点突破
着力攻关软硬件技术
人形机器人想捡起一枚鸡蛋,却因响应迟滞捏碎蛋壳;想完成外科缝合,却因抖动划破血管。这是当前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操作需攻克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国外巨头用高价电机筑起高墙,中国机器人企业被困在“买不起、等不起、用不上”的死循环里。近日,杭州高新区企业杭州贝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无齿槽无刷直流电机,正是精准针对行业痛点而生,将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精细动作控制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另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样来自国家高新区。近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星宇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其全自研的超拟人人形服务机器人——星动Q5,填补了国内人形机器人高动态运动控制与多模态交互领域空白。
星动Q5刚亮相就凭曼妙“小蛮腰”设计 ,被业界广泛关注。它打破了传统服务机器人的冰冷感,用超拟人设计重构人机交互体验,让服务机器人能像真人一样唠嗑、干活,从“生硬工具”秒变“贴心好伙伴”。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朱钦淼说:“现阶段,人形机器人通过参加马拉松、格斗等比赛走进大众的视野,但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入人类生活,实现人机共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实现灵巧操作。”朱钦淼表示,在硬件方面,需要解决人形机器人电池续航能力、关节发热等问题;在软件算法方面,需要解决人形机器人跨场景泛化能力等问题。
当前,在国家高新区,宇树科技、具身科技、泰柯迅等一大批硬科技企业正围绕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协同创新
共建产业发展生态
国家高新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有何优势?如何加快产业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处处长、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高新区作为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打造支撑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独门绝技”。勇闯技术无人区,持续强化人形机器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突破,构建基于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负责人形机器人执行运动“机器肢”的技术群。
朱钦淼也有同样的观点,“国家高新区是先进制造业聚集地,拥有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先发优势。”他建议,一是鼓励园区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加强技术研发,二是推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人形机器人的原创技术在高新区落地转化应用。
胡拥军建议,国家高新区要推动产学研联合建设人形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及交叉创新平台,提供技术验证、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及原型制造、性能测试、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转化孵化服务,打造跨界协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
此外,胡拥军建议国家高新区依托产业园、孵化器等打造“研发+制造+应用+服务”联动集聚区,推动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企业跨领域合作,实现产业集聚协同发展。
在胡拥军看来,国家高新区还要发挥“市场用起来”的应用示范作用,建设支撑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场景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性典型标杆场景,围绕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家庭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搭建人形机器人场景供需平台,积极开展场景挖掘、打磨策划、清单发布、对接路演、推广服务全流程的场景建设服务,推动人形机器人典型产品、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供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