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第A20版:新能源

硅片报价上涨能否带动光伏产业链复苏

  AI制图:王查娜

  ▶ 本报记者  叶伟

  光伏产业链风波再起。近日,多家硅片企业上调硅片报价,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为8%-11.7%,引发市场关注。低迷已久的光伏板块迎来久违的大涨,光伏设备、硅能源板块近几个交易日持续走强,硅宝科技、宏柏新材、晨光新材、协鑫集成、亿晶光电等多只股票股价拉升涨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硅片报价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涨价引发的传导效应,如果此次硅片企业提价成功,将有助于其业绩改善。但由于国内光伏市场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下游电池环节能否接受此次硅片提价还有待观察。

  硅片企业尝试挺价

  据了解,一线及二三线硅片企业普遍参与了此次上调硅片报价行动。具体看,此次183N硅片报价由0.9元/片调涨至1元/片,涨幅11.1%;210RN硅片由1.03元/片调涨至1.15元/片,涨幅11.7%;210N硅片由1.25元/片调涨至1.35元/片,涨幅8.0%。

  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也反映硅片价格止跌持平,整体稳定运行。7月10日,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周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0.86元/片,环比持平;N型G12R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1.00元/片,环比持平;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1.19元/片,环比持平。

  硅片涨价主因是上游硅料价格的上涨传导。7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80万元/吨,成交均价3.71万元/吨,环比上涨6.92%;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3.56万元/吨,环比上涨6.27%。

  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表示,此次硅片报价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涨价,硅片企业借势联合挺价,试探下游接受度。

  “虽然国内光伏市场终端需求无大规模回暖迹象,且下游电池需求未明显增加,但由于硅料企业陆续调高报价,市场行情转向较为积极态势。同时,叠加硅片价格持续走低,在资金压力下,各硅片企业开始提价探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马海天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硅片企业上调报价的原因。

  此次自上而下的涨价,是光伏产业链在持续亏损压力下的“绝地求生”。不过,在终端需求未出现强劲反弹情况下,硅料、硅片涨价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马海天表示:“尽管上游成本上行,但此次硅片涨价能否顺利传导至下游电池环节,仍充满不确定性。市场普遍担忧,国内光伏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叠加电池片库存增加、价格承压等背景,下游电池企业接受提价的能力有限。”

  王淑娟说:“由于光伏市场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下游电池环节对硅片涨价的接受度存疑,若下游持续抵触,则硅片涨价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有望带动产业链价格复苏

  近年来,光伏产业面临供需错配、非理性低价竞争、“内卷”式恶性竞争等多重挑战,光伏市场出现“量增价减”现象,光伏企业经营承压。

  公开数据显示,光伏产业链价格自2023年至今两年多时间下跌幅度达到90%,各环节均大幅跌破成本价,其中硅料环节亏损幅度为21%-30%,硅片环节亏损幅度为23%-35%。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咨询专家吕锦标介绍说,从2023年第四季度起,光伏行业进入亏损周期,多晶硅、硅片、组件等核心环节持续“失血”。数据显示,2024年,A股68家光伏制造企业合计亏损约257亿元,其中,主要硅片供应商均出现亏损。而在2023年合计盈利为993亿元。

  今年4月29日,隆基绿能披露第一季度报,企业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52亿元,同比下降22.75%;净利润为亏损14.3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5亿元。4月29日,双良节能第一季度报显示,企业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79亿元,同比下降51.06%;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61亿元。4月26日,TCL中环第一季度报显示,企业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1.01亿元,同比下降38.58%;净利润为亏损19.06亿元,同比下降116.67%。

  在此背景下,光伏行业反“内卷”式竞争呼声日益高涨。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时指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期,随着光伏行业反‘内卷’工作的推进,硅料、硅片等光伏环节价格均出现上涨趋势。”王淑娟说,此次硅片涨价之后,相关企业利润会得到一定恢复。“预期随着反‘内卷’工作的持续推进,光伏产业链价格将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目前,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都希望硅料、硅片等环节能够率先突破,走出‘内卷’处境。”吕锦标说,相较于其他环节,这些环节去产能相对容易,倘若价格持续反弹则可以传导至下游,带动光伏产业链价格复苏。

  马海天表示,未来,随着光伏行业自律性推进以及供给侧政策落地,硅料、硅片等环节供需有望改善,带动产业链价格及盈利修复。

  尽管光伏市场期待加大整治光伏无序竞争的政策力度,但分析人士表示,业内不应过分依赖政策预期,当前,硅料、硅片等光伏产业链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资金储备、经营管理策略也是应对市场非理性竞争的必备措施。

2025-07-21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53883.html 1 <p>硅片报价上涨能否带动光伏产业链复苏</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