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菁
近日,见到山东珍一中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一中药材”)总经理张宏斌时,他刚和其他几名技术人员从十万级洁净车间出来,虽然团队成员都是年轻创业者,但个个身上充满活力,言谈间透露着自信和专业——他们是全国极少数掌握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技术的团队,正在开拓一条通往亿元级市场的道路。
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是威海火炬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为加快推动产业向协同创新生态升级,近日,张宏斌及团队被威海火炬高新区引进,并在威海火炬高新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注册成立山东珍一中药材有限公司,专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这一高原“稀罕物”。
谈起创业初衷,张宏斌直言:“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全国野生冬虫夏草年产约100吨-150吨,产值近200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但传统采挖主要是在青藏高原野生采挖,既威胁脆弱的生态,又因产量逐年递减导致市场长期供不应求。国内曾有不少企业尝试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但少有在技术和商业化上取得成功。”
“我们团队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藏的机会,经过两年时间的攻关,现已进入中试阶段。”张宏斌介绍说。珍一中药材研发团队成员大多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是著名真菌学家王贺祥教授的学生。依托王贺祥教授多年的研究基础,研发团队成功地在珍一中药材实现冬虫夏草人工培育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其技术指标对标行业顶尖水平。
800多平方米的珍一中药材十万级洁净车间是冬虫夏草的“家”,由于冬虫夏草对生存条件极为苛刻,由此厂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精准控制环境条件,高度模拟高原生态环境,里面成千上万的虫草正在经历着蛹变虫、虫变草的神奇过程。
据张宏斌介绍,冬虫夏草是真菌与蝙蝠蛾幼虫的复合体,为我国特有的中药材,多分布于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在野外,只有少于0.1%的昆虫感染真菌后长成冬虫夏草,但在珍一中药材实验室,90%以上的昆虫会成功感染真菌并转化为冬虫夏草。“我们将野生冬虫夏草的成品率从0.1%大幅度提升数百倍,人工繁育出的冬虫夏草在菌种、虫种、外观形状、化学成分、滋补作用等方面与野生冬虫夏草高度吻合。”张宏斌说,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不仅可以降低对高原生态的破坏,也会大幅度降低高原土壤中富集的重金属含量。
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和研发实力的竞争,珍一中药材创立两年来,已投入800多万研发费用。近日,珍一中药材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牵手”,后者打造的“齐鲁本草药谷”中有冬虫夏草在幼虫阶段的主要饲料,为冬虫夏草产业化项目提供了优质供应链基础。
作为初创企业,珍一中药材目前处于研发到生产的衔接环节。“我们现在的核心工作是实现技术从实验室到中试、量产,再逐步提升产能。今年预计能产出近百公斤冬虫夏草。”张宏斌说。产品现在主要售给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合作伙伴,也在探讨网上直播带货、私域直销等多种商业模式。
“企业计划未来3年将产能扩大至3吨,届时将实现3亿元以上销售额。”在张宏斌看来,目前珍一中药材还处于前期技术积累阶段,将持续加强技术储备,深化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蹄疾步稳拓展创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