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伟) 7月2日,在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全球对话会上,与会中外嘉宾开展了一场关于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的全球对话。
当前,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城市发展格局,“数字友好”已成为引领全球城市数字发展的共同契约。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生着数字鸿沟、安全、伦理等全球性挑战。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是关乎人类共同未来全球性事业,惟有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数字鸿沟、数据跨境、网络安全、技术伦理等复杂问题挑战,共筑美好数字未来。”许心超说。
“数字友好城市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全面升级,对推动全球数字包容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世界贸易组织(WTO)副总干事张向晨提出,从3个方面推动全球数字化发展与合作:推动制定面向包容性发展的数字贸易多边规则;加强发展中成员的数字能力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协同、可信的数据治理机制。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理念,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和实践方向。”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马建春表示,各国各地区政府应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企业应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公平和包容的数字友好全球生态系统。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经济、劳工与旅游部部长妮可·霍夫迈斯特-克劳特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全球数字友好倡议》共识,为中国与欧洲之间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奠定坚实基础,“这将惠及我们的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大众。”
“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认为,数字友好是重创全球治理体系的新范式,要加快构建数字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艾哈迈德·穆斯塔法举例说,建设科技友好型北京数字城项目,将为阿拉伯国家联盟与中国深化新兴技术合作发挥积极作用,既是技术合作的平台,也是双方交流的桥梁,必将有效增强共建共享数字发展成果的合力,为新时代建设双方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是中巴双边合作的新的重要领域。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经济处经济公使阿斯拉姆·乔杜里表示,巴基斯坦愿意与中国及全球伙伴合作,把愿景变成实实在在的数字友好城市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