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近期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创业孵化行业产生了差异化反响。一方面,一批符合《管理办法》要求的创业孵化机构表示积极支持;另一方面,一些众创空间、孵化器甚至少数标杆孵化器坦言,其现有条件尚未达到标准级和卓越级孵化器准入要求,这预示着在落实新规过程中,一部分创业孵化机构在迎接提质增效机遇的同时,需应对转型升级的挑战。
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秘书长李靖表示,从宏观层面看,《管理办法》有助于推动我国孵化器从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从基础服务供给向创新生态构建转变。
李靖表示,“对孵化器而言,一方面,标准级孵化器的认定条件对孵化水平、服务能力、团队建设、企业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明确要求,督促我们不断提升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在孵企业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卓越级孵化器的设立,为行业树立了更高标杆,激励有条件的孵化器向更高水平迈进。”
“《管理办法》的实施,会有一些孵化器不能适应,但也会诞生一批新型孵化器。”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策源科技企业孵化器董事长李湛表示,“今后,孵化器要着重集聚科技资源,培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同时按照当前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和潮流,需大力培育‘人工智能+’型科技创业企业。”
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双提升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分会秘书长王晓利表示,《管理办法》强调孵化器专业化发展方向,由此传统综合孵化器可加强与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的合作,找准专业领域和产业方向,集聚整合产业资源,强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在培育服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同时服务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王晓利表示,“这就要求孵化器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孵化服务队伍。《管理办法》首提孵化器设立技术经理人岗位,标准级孵化器团队负责人需要具有相关产业背景、创业投资、技术洞察、企业管理等方面丰富经验,卓越级孵化器管理团队需要懂技术、懂创业、懂投资、懂产业。这为孵化器行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和培养发展方向。”
南通大学副教授沈风雷表示,《管理办法》对孵化器行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双提升:从业人员需从空间管理者转型为生态构建者,既要懂产业规律,又要具备技术转移、企业培育、投资融资等专业能力;需树立大局观,站在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理解孵化器的使命;要主动提升业务能力,通过参与政府交流、行业培训等活动,持续更新知识结构。他建议行业协会与人社部门沟通,推动设立“孵化器专业从业人员”新工种,从职业认证层面规范人才培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如何提升新规落实效能
接下来,创业孵化协会和机构将如何落实新规?
李靖表示,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作为河北省孵化器行业协会组织,首先,将组织会员单位积极深入学习《管理办法》,特别是标准级孵化器的认定条件,帮助大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弥补自身不足,确定提升方向。
“其次,针对《管理办法》中标准级孵化器的认定条件,我们将协助会员单位加强自身建设。比如,在团队建设上,鼓励引进具有相关产业背景、创业投资经验等专业人才,提高专职孵化服务人员比例,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在企业培育方面,引导会员单位挖掘和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优化在孵企业结构。同时,帮助会员单位对接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推动会员单位在投融资服务、孵化服务收入多元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升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李靖说。此外,该协会也将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反馈行业在落实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共同推动《管理办法》在河北省有效实施。
北京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天德胜”)总经理邓昊表示,新版《管理办法》出台后,普天德胜将充分发挥央企孵化器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密切与中国电科成员单位的联系,挖掘成员单位的市场合作需求,逐步开放应用场景,链接服务在孵企业,持续强化产业孵化与产业服务,高质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龚伟表示,站在中国孵化器事业新阶段的起点,该中心将以《管理办法》为指引,与全国孵化同行一起,在传承中国孵化光荣历史的基础上,以产业孵化为己任,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孵化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