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定额补贴。
专家表示,该政策通过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提供定额补贴,直接降低了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车辆及动力电池的经济负担,从而促进新能源公交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
促进新能源公交车发展
据了解,《实施细则》分为5部分:补贴范围和标准,补贴申报、审核和发放,补贴资金管理,绩效管理与监督及附则。
在补贴范围和标准方面,《实施细则》规定,将支持车龄8年及以上即2017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城市公交车更新,2025年12月31日前超出质保期或不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换。其中,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每辆车平均补贴8万元;更换动力电池,每辆车补贴4.2万元。
在补贴资金管理方面,《实施细则》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总体按照90∶10的比例共担,并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具体分担比例。
“《实施细则》将从多个方面促进新能源公交车发展。”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首先,资金补贴直接缓解公交企业资金压力。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成本高昂,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提供的定额补贴,降低了公交企业采购和运营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车辆更新换代,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普及。其次,有利于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换代。补贴政策会吸引公交企业增加新能源公交车订单,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第三,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实施细则》的发布,不仅为新能源公交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还通过细化补贴标准和政策倾斜,引导行业向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方向发展。这将有助于推动新能源公交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全面普及,为构建绿色低碳、便捷高效的城市出行体系贡献重要力量。”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说。
小型公交车受政策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细则》明确,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设备更新与资源节约相结合,指导申请人因地制宜选择更新车辆或更换动力电池,引导更新小型化、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辆。
“《实施细则》提出对小型化、低地板及低入口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补贴资金适当倾斜,意义重大。”在支培元看来,这表明政策鼓励公交车辆多样化发展,而小型化公交车能更好适应城市复杂路况和狭窄街道,提高公交服务的覆盖范围和灵活性,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出行需求。低地板及低入口设计方便乘客上下车,尤其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极大提升了公交出行的便利性和可达性,体现了公共交通服务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推动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
“这意味着政府鼓励城市公交企业购买更加人性化、便捷的新能源公交车。”中国民协元宇宙工委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高斌表示,小型化、低地板及低入口的公交车在乘坐舒适度、便捷性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这一条看似技术细节,实则传递出城市公交‘服务属性回归’的重要导向。”知名商业顾问霍虹屹介绍说,在很多城市,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空间密度高的区域,小型化、低地板、低入口公交车能更好地提升通达性与乘车舒适度。这些车辆不是“技术升级”,而是对“城市温度”的回应。因此,政策补贴对这类车型给予倾斜,本质上是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更贴近民生需求,迈向“精细化运营、个性化服务”的现代公交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