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林 张小平 蓝华 刘春雨 金鹿 夏来保 李迪 于鑫
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是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也是支撑和引领天津滨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面对日趋激烈的园区竞争形势与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华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创新生态为动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以多元融合为导向,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一、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家高新区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国家高新区迭代升级。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原始创新、开放创新成为主流,“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园区与城区功能边界模糊,国家高新区加速向塑造创新城区转变。
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家高新区持续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是新时代赋予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国家高新区必须要聚焦“既姓科,更姓产”,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国家高新区占领科技创新“主阵地”。作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具有高科技企业密集、科技人才密集、创新链完整、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高等优势,必须要发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核心引擎作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占领科技创新“主阵地”。
二、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基础优势与短板
华苑科技园是天津滨海高新区起步区,规划总面积11.58平方公里,是天津滨海高新区第一片行使封闭式行政管理的区域,为天津滨海高新区由创业初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华苑科技园拥有天津滨海高新区七成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承载了八成以上经济体量,是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也是支撑和引领天津滨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
(一)华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基础优势
一是特色产业能级跃升,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华苑科技园新经济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以人力资源服务、O2O服务、数字新媒体服务、金融服务等为特色的新经济服务业体系;信创产业全链条布局,围绕“信芯器端算”核心节点,打造传感器企业聚集高地、物联感知产业生态聚集区和技术创新策源地,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形成“电池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电池应用—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完整链条,光伏产业在晶硅材料、硅片、光伏组件等环节形成领先优势。
二是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华苑科技园创新型企业培育优势明显,以不到天津市0.1%的面积集聚了天津市约1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6%的高新技术企业、16%的雏鹰企业、14%的瞪羚企业、12%的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4%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7%的科技型上市企业;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壮大,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9家,占天津滨海高新区国家级创新平台82.6%,占天津市国家级创新平台12.58%,并形成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创新链核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强“支点”。华苑科技园梯度化孵化培育体系初步成形,构建“众创空间+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完整孵化链条和“区级—市级—国家级”三级孵化载体梯度培育体系,聚集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2家;创新创业文化持续升级,以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典型代表,“面向国际、面向未来、面向青年”,以“科技+、文化+、生活+”为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天津城市新文化地标。华苑科技园致力于打造“创意智慧山,科技不夜城”,为探索打造社区化文化产业生态、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提供新样板。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加速,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华苑科技园构建多维度全覆盖的产业政策体系,出台“信创九条”“新经济十一条”“新能源九条”“科企六条”“孵化九条”等政策,成为天津滨海高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产业政策先行先试领航区以及产业政策创新高地;探索实践一批国内领先创新举措,在国内首创“创通票”制度,首次提出推行联合交底与联合预审服务,创新个体工商户集群登记秒批办照新模式;加速园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政企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建设华苑科技园共同缔造理事会,积极推进“华苑事华苑办”。
(二)华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短板
面对日趋激烈的园区竞争形势与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华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质量发展“位”“势”有所降低。如何进一步提高区域辨识度,进一步扩大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是重大影响力创新平台载体数量偏少。能够满足新领域、新赛道、新业态需求,具有类“硬创空间”“科大硅谷”“菁蓉汇”等特征的创新平台载体资源需要加快布局。
三是园区产业生态需要持续优化与完善。软硬件配套服务“全而不精”,聚焦未来产业前沿赛道,以应用场景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尚未建立。
四是城市综合功能配套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加强,商业服务配套有待提升,酒店资源以中低端快捷酒店为主,高端酒店资源偏少。
三、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聚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能力建设为抓手,通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顶尖科学家引育等,加速培育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构建华苑科技园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聚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打造一批“类中关村”园中园,加速构建“京津研发、区域转化”新模式。以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为契机,构建华苑科技园与天开园“握手通道”,打造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高地。
二是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做大做优做强主导产业。以新兴技术赋能、产业跨界为方向,促进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积极培育新经济、新赛道;以产业数字化为方向,继续扩大“信芯器端算”领先优势;聚焦动力电池和光伏两大领域,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依托,加速推动产业高端化,塑造新能源先发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脑机交互与类脑智能、自主信创、先进能源等未来产业,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是以创新生态为动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提升创业孵化能级。打造“创业孵化特色街区”,布局形成分领域、梯度化的孵化培育体系,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杆孵化载体,积极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飞地孵化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强新型产业载体更新建设。推进老旧厂房、低效楼宇、低效园区以及各类腾退空间升级改造,推动“腾笼换鸟”和业态升级。探索推动“工业上楼”试点建设,梳理形成可开展“工业上楼”试点的备选清单。加大场景应用创新。探索“全域场景创新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场景创新中心,构建从产品研发设计到制造的场景闭环。
四是以多元融合为导向,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打造生态型产业社区。协同打造“科创+文创+生活”生态型产业社区,积极“孵化”新商业。持续升级改造休闲娱乐空间,吸引品牌型“首店”“旗舰店”进驻落户,打造特色消费街区、夜间经济街区。提升公共服务资源聚集度。探索建设“人才公寓+娱乐设施”特色文体活力区改造一批人才公寓、球类场馆、游泳馆和健身中心等,引入市场化运营机构面向创业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深度推进开放协同融合。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北京企业迁移注册落户绿色通道。与国际产业创新高地建立定向连接网络,推动国际化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和载体建设。
(作者单位:夏青林、张小平、蓝华、刘春雨来自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金鹿、夏来保、李迪、于鑫来自于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