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第A22版:新空天

科学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迫在眉睫

  ▶   孙立彬

  近日,赛迪研究院在2025赛迪论坛上发布《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带动了高端制造、信息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等多领域的创新突破,需要充分认识到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的可行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构建中国航天经济测算体系,以助力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如何科学准确地反映航天对经济的贡献水平、测算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成为重要课题。

  测算口径不一  标准各异

  报告称,早在1996年,我国学者就提出建立航天经济测算体系。但囿于当时航天发展,整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的溢出带动效应有限,由此开展相关统计测算的基础不扎实、需求不强烈。近年来,民用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商业航天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时代加速到来,航天基础性、强关联性、强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等特征更加明显,对航天经济统计需求显著增加。

  航天经济测算是顺应航天发展趋势和统计需求的必然选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杨少鲜在2025赛迪论坛上表示,航天经济测算是提升航天领域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但如何判断是否为“新增长引擎”,是否实现“安全健康发展”?这都需要量化依据。

  “在推动航天治理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驱动’方面,需要界定航天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范围,监测发展规模、速度、结构和时空特征等,精准把握趋势、合理规划布局。此外,社会各界开展航天市场预测、投资决策、科研投入等活动,同样需要航天经济数据作为参考依据,以提高决策科学性、降低投资风险。”杨少鲜说。

  目前,我国航天经济测算存在范围界定不清、统计口径多样、测算标准不一等问题,统计工作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亟须规范建立专业统一、与国际接轨的航天经济测算体系。

  报告显示,在口径表述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地方相关政策规定中关于航天经济或其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的表述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横向比较。如,一些地方使用“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另一些地方则使用“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还有一些地方使用“空天信息产业规模”。

  报告提出,在统计结果上,差异较大,误统、偏统、多统现象并存,权威性、科学性、可靠性有待验证。如,某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2500亿元,另一研究机构预测将达到2.34万亿元,还有研究机构预测2026年才增至610亿元。

  如何建立科学的测算体系

  报告中提出,美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美国商务部率先提出利用卫星账户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加拿大等国家和组织紧随其后。2019年12月,美国商务部着手设立航天经济卫星账户,并于2020年12月、2022年1月、2023年7月、2024年6月连续编制《美国航天经济产业规模报告》。

  就目前情况看,针对具有跨行业特点的“新经济”,世界上很多成熟国家或组织普遍采取卫星账户模式,从国民统计行业分类中选取与“新经济”相关的行业类别,编制产业统计分类,形成统计测算范围。

  据介绍,卫星账户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测算体系基础上,将不同行业分类按照某一特征进行识别、分组、聚类而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变化所形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辅助账户。运用卫星账户模式,把中心框架的有关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引入其中,再加上补充的或替代的概念,既避免了对中心框架严谨统一性的破坏,又极大地扩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功能,为满足不同需要提供途径。如旅游卫星账户、资源环境卫星账户等。

  杨少鲜建议,航天、统计等部门合作,衔接联合国国际产业分类标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对其中符合航天经济产业特征的相关行业类别进行识别、分类、重组,形成“中国航天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目录或统计分类”。举例来说,在上述目录中,可以分为航天产品制造业、航天产品服务业、航天技术关联业等大类,其中航天产品制造业包括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航天相关设备制造、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等;航天产品服务业包括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其他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等;航天技术关联业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源矿产地质勘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意外伤害保险等。

  此外,杨少鲜补充说,还需结合实际编制卫星账户整体框架与核心表式,构建航天经济供给表、使用表、资产负债表、投入产出表等多维统计表,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航天经济的统计需求等。

  在实施方面,杨少鲜建议智库机构联合航天院校、行业组织等开展深化研究,尽可能准确框定航天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剥离航天经济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系数;联合地方政府开展统计试点,验证理论科学性,优化实践操作,检验应用效果,逐步向更大范围推广。

2025-04-28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9697.html 1 <p>科学构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迫在眉睫</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