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近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此消息一出即引发强烈反响,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受访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的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受美国加征汽车关税的影响。
搅动全球市场秩序
据了解,此次美国加征汽车关税,涉及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发动机、变速器、锂离子电池以及轮胎、减震器和火花塞电线等较小的零部件。根据相关公告,美国从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将从《联邦公报》通知指定的日期起开始加征25%的关税,该日期不会迟于2025年5月3日。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销售的新车中,仅有约50%是在美国国内制造,其余50%来自进口。在进口至美国的汽车中,约50%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另有50%来自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从金额看,2024年美国进口最多的是来自墨西哥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其次依次是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
此前,美国征收的汽车关税整体上处于2.5%的水平,对轻型卡车征收的关税为25%,对符合美墨加协定原产地规则的汽车产品免税。根据美国白宫文件中的表述,最新25%的汽车关税是在已有关税基础上加征。
受访专家提出,美国加征汽车关税不仅会推高新车售价,更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挑战。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文表示坚决反对,希望美方能够倾听产业界的呼声,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中汽协表示,汽车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通过高效的跨国产供链体系,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既安全又便利的交通和物流工具。美方为一己之利加征关税,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做法,严重违背WTO规则,破坏正常贸易秩序,对全球汽车产业产供链稳定造成较大冲击,并将进一步抬升汽车价格,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消费者造成额外负担,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中汽协呼吁美国政府倾听产业界呼声,及时纠正错误行为,通过磋商交流,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以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开展国际贸易,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繁荣与稳定。
实际影响并不大
美国加征汽车关税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但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实际影响并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3.846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0%。其中,中国全年货物出口总额25.4545万亿元,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价值占比14.7%,仅次于东盟的16.4%。在汽车方面,中国汽车出口美国仅为11.6万台,在中国汽车总体出口数量的占比仅有1.81%。
“中国汽车基本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贸易战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负面影响基本没有。”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美国加征汽车关税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不仅不受影响而且是难得的机遇。
“我国汽车企业应实现更大力度的国际化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和与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合作力度,发展当地有需求的乘用车品类,尤其是要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在当地的普及。同时,针对燃油车的需求突出我国汽车产业优势,实现全球市场的燃油车插混化,用节能低碳智能化的‘中国制造’为当地人民造福。”崔东树表示,目前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市场品类差异较大,相较于不发达地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明显偏高,如何把国内市场与全球海外市场有机结合,实现国内外总规模的最大化,支撑海外市场的全面突破,是中国车企应该更多考虑和需要引导的问题。
“目前,‘一带一路’共建效果良好。这些地区的汽车需求较为旺盛,因此对中国燃油车的需求潜力较大。如果推动中国燃油车产品加速出口,尤其是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实现对纯燃油车的等价替代,其潜力巨大。”崔东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