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晓燕)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立德机器人携手中关村智友研究院等10家单位共同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超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2.39亿元,占全球总量的50%;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总量的27.12%。
《报告》显示,2024年以来,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力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出技术不断进步与创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政策支持力度与资本投入加大,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等发展态势。
《报告》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未来5年,随着成本下探与生态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报告》还指出,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加速演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2030年预计达232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64.18%。这是由于自动化和制造业短期内将是具身智能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继之是装机量持续提升的医疗和物流行业。
《报告》建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需以场景落地为核心,技术突破为支撑,理性资本为保障,发挥本土市场与产业链优势,逐步实现从“实验室创新”到“家庭与工厂普及”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则需短期聚焦差异化创新与务实应用,中长期瞄准通用人形平台,在全球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此外,《报告》提出,人形机器人作为“以人为中心”的通用载体,将是未来智能终端的核心入口。中国需以庞大内需市场为依托,加速技术短板突破与供应链自主化,同时通过场景落地抢占标准话语权,从而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领域实现从“局部领先”到“全面领跑”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