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晓燕
3月28-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
首钢园的四高炉2层展厅作为本届大会开幕式和科幻星球盛典使用,1层展厅举办潮幻奇遇季、科幻生活节和科幻市集,首钢园的南广场设科幻机甲展,广大市民游客和科幻爱好者足不出“炉”就能体验科幻盛典魅力。
前沿技术与科幻跨界融合
开幕式会场内融合虚拟现实、裸眼3D、沉浸式空间投影等技术,在光影交织中营造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
会场外,“零重力”表演《触碰未来》正上演一场科技美学盛宴,随着舞蹈演员舞动身姿,上方的黑色魔方在空中随之漂浮。
2025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总导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之纲告诉记者,该零重力魔方内部充有氦气,通过内部的无人机桨叶和飞控系统控制其姿态,配合舞蹈演员完成上升、下降、旋转等动作。同时,全场使用红外光线追踪技术,可以自动追踪魔方的各个顶点以及舞蹈演员所处的位置,实现具身智能技术与先进影像技术的艺术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表演表现出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王之纲介绍说,在演出过程中,魔方不断上升寓意人工智能与人类将共同创造一种更有突破性的文明。
在四高炉1层展厅的“2025潮幻奇遇季”,一架不时变换色彩的巨大模型战机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是“南天门计划”中的知名空天战机——白帝。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以白帝为核心打造的特展区域,融入了光合声、肺鱼、杭州宇树、上海像航科技等企业的产品,激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与向往。
不远处,穿戴外骨骼设备的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态运营总监崔豪正操控一旁的机器人拿起桌面上的纸盒。“这是具身双臂升降平台。”崔豪告诉记者,该项技术名为“遥操作”,只要有无线网络就可以不受空间限制,远距离操纵机械手臂完成所需动作。
此外,潮幻奇遇季上还能体验到科技赋能的消费新潮流,如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生成式AI技术带来的数字人展示+影片原创IP展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让公众充分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引领消费新潮流,推动科技与消费的深度融合。
沉浸式体验未来空间
在首钢园工业遗存料仓,由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发起的“幻聚·多维宇宙”沉浸式科幻展同步开展。展览展示区域共包括七大沉浸式科幻星球,包括节奏特工星球、机械公敌星球、遗迹守护者星球、星际奇航星球、梦之海星球以及山海星球。玩家在2000余平方米空间内将体验到多种沉浸式科幻技术,享受一场极致的视感听盛宴。
星际奇航星球区域由山东遥在科技打造,体验者可扮演太空宇航员,前往月球基地执行物资护送任务。玩家在体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势精准识别技术与虚拟空间内的物品进行多种互动,既可以身临其境体验人类航空舱、也可以身处太空环境学习天文学与航天知识。
梦之海星球区域展示内容由北京淳中科技、中关村通力和中图云创联合打造。《梦之海》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大艺术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位来自银河系外的“低温艺术家”用地球全部的水资源创造出美丽而宏大的冰雕艺术,却引发了一系列生存危机。此次展览策划了一场“低温艺术展”,通过XR交互游戏、沉浸式光影、装置设计以及AI技术等形式,带领观众进入刘慈欣构建的科幻世界。
科幻正在走进现实
走进位于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遥操作训练场,多台机器人在训练员的操控下正进行不同场景的训练。
在智能餐饮区,拥有智能机械臂的“小睿”正现场制作咖啡,此外“小睿”还“学”会了咖啡师的拉花手艺;智能生活区,收纳机器人在床上整理床单,还有清洁机器人在卫生间洗刷池子;智能农业区,采摘机器人将成熟的果子采摘下来放进篮子……
“训练员通过使用背负式、VR等设备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系统会记录手臂、底盘、末端执行器等数据。”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负责人张钦锋说,他们会根据模型的效果和掌握的数据,动态调整每个训练员应该操作的内容,机器人每天训练内容可能不一样。
“目前,在整个空间里边部署了大概100台人形机器人。我们计划在2025年产生超百万条数据,来驱动模型的迭代,推动整个行业让机器人更快地走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张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