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伟)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植入脑卒中偏瘫患者手术。这不仅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系统在临床应用上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进入神经康复实用阶段,为脑卒中患者带来运动康复的新希望。
据了解,卒中后偏瘫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且患者数量庞大,恢复难度极高。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卒中后偏瘫的有效治疗方案仍然有限,而脑机接口技术的出现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脑机接口不仅能“读取”患者的大脑信号,更能帮助患者绕过受损的神经通路,直接用“意念”控制肢体,进一步恢复自主运动能力。
此次手术的患者是一名47岁的小学音乐教师,因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瘫痪,尽管经过一年多的传统康复治疗,但仍无法恢复手部的精细运动功能,无法重新弹奏钢琴。经过严谨的医学评估和伦理审查,他成为全国586名志愿者中最终被筛选出的第一例手术患者。借助脑机接口技术,他希望重新实现用双手弹奏乐器的梦想。
此次手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团队主导,天坛医院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成立了脑机接口临床工作专班,协调神经外科、康复医学、麻醉科、心理科等多学科力量,全流程优化患者筛选、手术规划、术中管理及术后康复体系,以确保最大化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预后改善。
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在脑机接口领域布局已久,并于2022年成立了脑机接口转化研究中心,由赵继宗领衔,集结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验证了“北脑一号”在卒中康复中的临床价值,也展示了天坛医院在脑机接口手术上的技术优势。术后,患者将接受基于脑机接口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训练,结合智能外骨骼设备和数字处方系统,逐步实现运动意图解码、肌肉激活和运动反馈的闭环调控,以期最大化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此次“北脑一号”手术的成功,是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一步,也为庞大的卒中后偏瘫患者群体提供了全新的运动康复方案。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医学发展的新里程碑,标志着脑机接口从概念验证迈向实际治疗,向着帮助更多瘫痪患者重获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