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第A19版:海洋产业

六部门提出加快海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应一马当先

  ▶  王查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示范区率先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54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成效彰显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已初步形成以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油气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主要产业为核心,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和服务业为支撑,以材料生产、装备制造、金融保险等上下游产业为拓展的海洋产业体系。

  将近6年半之前的2018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明确支持山东威海、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等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此后于2020年增设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承担着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创新示范任务。

  经过近年来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以海洋科技为“内核”,昂首阔步向海图强。例如,2024年,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预估为258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1%,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近四成;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同比增长6.1%,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总量的1/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明确提出推动深海科技安全健康发展。随着深海极端环境技术突破,深海能源开发、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场景加速落地,深海装备制造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2024年,我国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福建省,全国首个规模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已成功并网发电;在浙江省,最大载缆量达1万吨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顺利完成首次试航。这些成就见证了我国海洋装备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

  目前,各省份在海洋经济发展的高速路上正有序部署。

  “广东省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动今年布局的一批重大临港石化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创建海上风电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链条发展海洋牧场,推动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海洋生物融合发展。”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表示。

  “今年,厦门市将继续强化政策引领作用,推动出台《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支撑体系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宇说。

  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提上日程

  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日益增加,海洋经济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

  2024年1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我国海洋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局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加快,已初步形成从山顶到海洋的有规划引领、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支持、有基础支撑的海洋生态修复格局。

  海洋产业的可持续性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

  2025年2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建成一批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洋能规模化示范工程,海洋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丰富,形成系列高效、稳定、经济的海洋能技术装备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华军表示,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必须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引领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要强化人才支撑,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创新创业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是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国家海洋博物馆副馆长刘洁在前不久举行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上表示,联合国“海洋十年”的使命是推动到2030年实现从“我们拥有的海洋”到“我们想要的海洋”的转变。

  “实现‘我们想要的海洋’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让公众了解日益紧迫的海洋发展问题以及海洋研究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制定更加稳健、有效和可信的监管政策至关重要。海洋素养教育旨在推动建立一个具有海洋文化素养的社会,能够就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明智且负责任的决策。”刘洁强调。

  专家表示,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平衡开发与保护,并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治理体系。未来,绿色能源、智能装备、深远海开发及文旅融合将成为关键增长点,而政策引导与市场化机制的结合将加速海洋产业转型。

2025-03-31

六部门提出加快海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8110.html 1 <p>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应一马当先</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