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第A17版:生物医药

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城市

  ▶ 本报记者  张伟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的城市。

  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自2018年起,北京连续实施三轮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厚积薄发,AI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11个,数量居全国第一;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居全国第二;9个创新药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居全国第三;27个项目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挂帅优胜单位名单,数量居全国首位。

  2025年仅前两个月,北京就有7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实现“开门红”。

  亮眼成绩从何而来

  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北京推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升级。北京建立了市级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由科技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共同牵头,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卫健、药监、医保“三医”高效协同,为创新药械从早期的研发试验到最终的定价入院提供了全流程服务,助力研发强、审批快、应用早。

  推出改革新举措,北京出台了促进创新医药发展的“32条”措施等,率先实现“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天压缩至60天”“药品临床试验审批从60天压缩至30天”,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压缩7.7周。实施罕见病药品“白名单”制度,建立了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今年,北京还将持续推出新“32条”改革举措。

  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荣获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化学重编程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加速转化。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开发的“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加强前沿技术布局,北京多项前沿突破性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跑水平。

  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其中,辉瑞、丹纳赫、沪亚生物均为首个在京实体。赛诺菲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北京经开区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为在华最大单笔投资……推动开放创新,北京外资企业落地数量创新高。

  设立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围绕早期研发和产业化落地共完成投决44项,投决金额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90亿元。此外,在北京经开区设立产业并购基金,规模70亿元,推动更多优质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落地……产业基金见效,使北京投融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

  强化要素赋能产业生态

  北京着力强化园区、平台、人才、AI数据等要素赋能,产业生态能级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园区和平台载体方面,推动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规划建设,围绕“六大中心”打造南部重要创新载体;吸引并做强英国P4、飞镖、OpenCGT等高水平专业孵化平台;布局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提升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效能。在AI数据方面,落地启用全国首个医药领域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率先为外资医药企业申报数据出境建立绿色通道等。

  京津冀协同进一步深化也是重要推动力。例如,发布“京津冀生命健康制造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联合招商方案”,提级建设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推动京津冀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增设合成生物专题,启动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京津冀技术平台共享倡议……

  据悉,下一步,北京将深入推动第三轮“行动计划”落地实施见效,在市级医药健康联席会统筹下,加速产出创新药械成果,发力产业化落地和规模化放量。提升创新与“三医”联动的协同水平。研究出台2025年新一轮改革政策。强化创新企业引进和培育。争取一批知名外资企业在北京加大研发投入和布局。在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做强做大药械基础板块,形成北京的竞争优势,为万亿元规模向“新”前行注入强劲动力。

2025-03-31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8103.html 1 <p>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城市</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