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婷 徐浩
干字当头,只争朝夕。近日, 淄博高新区“新春第一会”号召全区上下真抓实干,以高昂的激情、奋斗的姿态和务实的作风抓项目促发展,奋力实现首季“开门好”、全年经济运行高开稳走,为实现淄博市“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项目攻坚 拼出发展加速度
近日,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淄博先创区”)企业蓝固(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固新能源”)最大生产基地——年产10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项目已经正式投产。该项目从落地、开工、建设、验收、投产,历时两年半。蓝固新能源项目的投产打通了固态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规模化新能源产业链。
“2021年,淄博景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在淄博市布局储能集装箱、光伏组件一体化产业及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等项目,为了能够稳定并入国家电网,储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蓝固新能源副总经理王民介绍说。
年产10万吨原位固态化电解质项目用时两年半,这样的速度已经惊人,但这并非淄博先创区的极限。
在淄博先创区,还有一个产值过亿项目仅用时100余天就落地投产。2月9日,山东恒池微晶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池微晶”)纳米微晶材料及载体项目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调试设备,准备进行试生产。该项目主要产品纳米微晶氧化铝和高纯氧化铝载体,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抛光、光电封装、生物制油等领域,项目投产后有望替代进口产品。
恒池微晶负责人邓建科说:“我们最终选址淄博先创区智能微系统产业园C区,是看到了先创区对我们项目未来发展的希望,以及园区现有硬件设施非常符合项目的要求。”
创新驱动 拼出发展新活力
2月5日,新华医疗手术器械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高端精密微创手术器械生产基地正式启用。
此次启用的高端精密微创手术器械生产扩建项目,占地面积4.7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48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开放手术器械470余万件,微创腔镜手术器械1.9万件。
“这个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工艺布局设计,引入国际先进的制造装备,对传统工艺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核心关键工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运营效率。”新华医疗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王正发表示。
“华光国瓷抢抓春节文化热点,1月份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开门红’,其中销售收入增长40%以上。”2月8日,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表示。
“今年开局形势非常好, 已收到的订单同比增长了10%以上,而且已经排到了年底。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确保按时交货。”华光国瓷永磁分公司总经理田晓冰表示,该企业生产的永磁材料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型节能产品,节能率30%,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家电、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华光国瓷华创分公司生产部部长孙家才表示,企业自主研发的陶瓷结构件等新型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尤其是磨砂机配件,以其耐酸、耐腐蚀优异性能正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优化环境 拼出发展新潜力
近日,在淄博高新区科学城发展服务中心的积极协调下,鑫利安(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利安”)凭借中标合同,成功地从中国农业银行淄博分行获得“政采贷”融资258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采贷”全称“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是银行面向政府采购中标企业推出的特色信贷产品,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依据,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鑫利安负责人激动地表示。
同样在淄博高新区科学城,2月10日,云上优创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创无人机”)在科学城选址并完成企业注册,成为新春首家入驻科学城的企业,企业从现场考察到完成注册仅用时5小时。
据了解,优创无人机是一家专注于无人机领域,集植保服务、人员陪教、组装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无人机产业链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低空经济将为高新区的产业融合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科学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服务中心将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为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科学城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