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伟)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在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发与创制、应用场景搭建等方面取得突破,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完善……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制定《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抢抓全球脑机接口发展机遇,打造高水平脑机接口创新与产业高地。
《行动方案》坚持创新驱动,系统布局;产品导向,应用牵引;平台赋能,协同发展;包容审慎,稳步推进等基本原则,聚焦技术突破、平台打造、集群培育、场景建设、标准创制等5个方面,部署了加强基础研究创新突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系统集成创新等15项重点任务。
为提升原始创新能级,增强创新源头供给,《行动方案》提出,开展脑科学与类脑前沿研究,强化跨学科协同机制,加强基础研究颠覆性、引领性创新突破。面向临床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新型柔性神经电极、脑机接口信号采集芯片、类脑计算解码芯片、新型实时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加快技术转化应用。推动脑机接口核心器组件、核心仪器、重要配套装备等研发,提高脑机接口系统整体集成度和效能。
为强化平台体系建设,促进双链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布局脑机接口方向重点实验室,支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从基础研究到重大技术突破和应用的一体化创新。健全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开发脑机接口领域开源平台,支持建立脑机接口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及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
《行动方案》还从加强多元资金支持、优化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等3个方面,为加快脑机接口创新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