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立彬
近日,赛迪智库发布《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形势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份《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在探索中持续推进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
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2024年,整体来看,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政策引领与产业协同模式,一方面在政策法规、资金、空域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低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市场规模方面,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2024年预计可达6702.5亿元。其中,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接近55%。
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多地加快了通用机场建设;空域管理方面,国家空管委在多地启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适飞空域逐步划设和扩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后续将进一步围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强应用场景的规范管理等方面细化政策制定。
展望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投入以及政策推进都将持续加码,低空企业将加速商业化进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
发展仍存在三大问题
《报告》显示,低空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低空产业链关键环节仍存在短板制约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在低空装备制造技术方面,我国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和复杂结构制造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尚不足,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路径规划和多机协同等智能化关键技术尚未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如飞控、导航等仍较高程度依赖进口,高能量密度航空电池、高效航空电机等动力系统技术仍需进一步加强。
在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方面,当前,我国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发展早期,存在数量不足、供需错位和使用受限等问题,亟须构建空、天、地多网融合,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一体的智能网联低空产业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亟待加快低空智能网联技术突破。同时,对起降场地、配套服务、维修保障等也提出了新需求,亟须有序高效推进起降点、充电设施、维修保障、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能力布局和建设。
在低空运营服务市场方面,市场尚未成熟,经营主体实力仍显薄弱,市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要解决上述问题,赛迪智库建议从推进低空装备科技创新、完善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以及推动场景牵引工作机制等方面发力,促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