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3日
第A15版:数字经济

因地制宜 绘制数据产业发展蓝图

  AI制图:杨天

  ▶ 本报记者 李争粉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围绕数据要素开发和价值挖掘的企业开始涌现,以技术和要素双重驱动的数据产业形态正加速形成。

  “总体上看,数据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据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显示,全国4成数据仅被存储而未使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质效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产业生态还不完善,需尽快破题起势,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在国家数据局日前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表示。

  数据价值在于“开发利用”

  “数据产业是一个新生事物。”陈荣辉表示,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数据产业健康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数据产业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供给-流通-应用”的市场化循环体系仍不畅通,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约为32.85泽字节(ZB),但仅有2.9%的数据被保存,企业超过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近四成,大量数据一直在“沉睡”,数据要素价值尚未充分释放。

  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开发利用”。国际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

  “数据企业是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副司长张慧星表示,根据前期摸底分析,目前,我国数据企业发展呈现出“数据应用企业多、数据资源企业散、数据服务企业少”的态势,产业链部分环节存在短板。“要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形态特点,分类施策,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生态。”

  因地制宜发展数据产业

  目前各地高度关注数据产业发展,江苏等众多省份已经出台了地方性的数据政策。

  比如,浙江省温州市充分发挥当地数据技术、资源和资金优势,着力打造建设“数安港”,设立100亿规模科创基金和10亿规模的数安基金扶持数据初创企业;推动特色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在城市核心区规划了4.42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打造数据产业集聚区,汇聚数据企业超过500家。

  四川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聚焦12个重点领域,遴选31个项目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方位发挥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

  此外,江西、湖南以及大连、厦门等地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数字化应用。

  “数据产业具有不受地理区位限制的产业特征,我国东中西部各个地方都具备发展数据产业的禀赋优势。”陈荣辉表示,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全国数据产业布局。比如,引导地方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引导东中西部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数据产业,要立足于本地的产业特色,赋能转型升级,结合产业结构、转型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本地区数据技术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培育扎根区域发展的数据企业,谋划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数据产业项目,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陈荣辉表示,因地制宜不是单打独斗,要倡导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进行体系化布局。要围绕和服务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地区,推动数据产业一体化布局,引导各地逐步形成协同互补、特色发展的格局。

2025-01-13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4347.html 1 <p>因地制宜 绘制数据产业发展蓝图</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