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淑仪 孙佳男
2024年,将创新刻进基因的威海火炬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坚持“赋能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两条路径协同并进,强化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智力保障。
90%,这是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威海火炬高新区构建了“种子-科小-高企-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催生企业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1亿多元,这是今年威海火炬高新区争取到的各级科技资金数额。威海火炬高新区积极申报国家、山东省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健全技术协同攻关机制,形成“部门联动保障、企业创新创造”的生动局面。
1000多人次,这是今年威海火炬高新区分层次、分专题开展系列政策宣传的培训人数。在一次次“科技政策敲门”行动中,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服务专员“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手把手”开展政策指导和申报操作,营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难题会诊”良好态势。
今年,科技创新浪潮在威海火炬高新区澎湃激荡,将创新刻进基因的威海火炬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坚持“赋能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两条路径协同并进,强化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智力保障。
全程“呵护”在孵企业600家
让更多科技“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走进被誉为“威海硅谷”的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迎面是一幅船舶、卫星在海天“齐飞”的壁画。画前摆放着海洋牧场结构检测ROV等科研成果。在2.3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累计已有5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腾飞”,170余个高技术产品投入市场。这些数字背后,有从高校教师到企业家的转变,有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更有“政产学研金服用”的深度融合、合力孵化。
以优质平台承载优秀项目,是威海火炬高新区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的重要抓手。今年,威海火炬高新区科创平台持续向“好不好”“强不强”转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今年,哈工大(威海)大学科技园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级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优秀等次,山东省仅2家。不仅如此,华田智能装备、北洋电子信息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A类),为威海火炬高新区首次。高能级科创平台也攀向更“高”,由威海市两家企业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牵头建设的两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获批;北洋集团、光威复材参与建设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共有威海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5家,涵盖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
抓平台创新能力的同时,一个让科技“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优良生态也在逐步完善。为了让更多企业留得住、长得好、发展快,一年间,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遍访园区在孵企业,全面调查并研究孵化成长发展规律、形成调研报告,并上线智能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对600多家在孵企业进行全过程运营监测,为企业培育加力提速。
一年间,威海火炬高新区新增在孵企业67家,其中不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南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博士领办的企业,孵化企业预计营业收入达16亿元。
在威海传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忙着攻关工业用自适应式智慧空冷器系统。获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资金补助以来,该企业研发创新势头更加迅猛。
让企业“轻装上阵”做研发,离不开服务质效的提升。着眼助企降本增效,威海火炬高新区因材施教送政策,充分激发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券、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叠加效应,为70余家企业审核备案贷款3亿多元;指导36家单位申请创新券补贴92.2万元;185家科技企业获批研发补助资金1190万元;争取各级科技资金1亿多元,获批山东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4项,建设山东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
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2项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通道
在电子信息产品技术服务中试示范基地,前来做“体检”的新产品接二连三。其中,威海海泰电子有限公司新研发的一款电源适配器,正在进行环境可靠性试验和电磁兼容测试。该基地今年已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及数据1000余份,帮助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这是威海火炬高新区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实践案例之一。
围绕科技成果“怎么转”的问题,威海火炬高新区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效能,助企创新成果跨越“达尔文死海”——
做强克莱特菲尔风机、赛宝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2个中试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和中试熟化等服务,打通实验室和生产线之间的阻隔。
培育高层级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在今年山东省级以上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绩效评价中获评良好等级。
加快高层次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抓牢高校资源,通过组织培训会、座谈会,用活目前共45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推动华田智能装备孵化器与赛宝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为企业在检验检测、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第三方服务。
为了实现“转得好”,威海火炬高新区聚焦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引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对需求方和供给方“两头抓”,一方面深入摸排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及时收集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建立科技成果、技术需求、人才需求、资金需求等供需清单,促进企业与高校有组织、常态化对接。
今年,威海火炬高新区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2项;实施“中国科学院-威高研究开发计划”,聚焦先进医用材料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新增项目6个。
如今,威海火炬高新区95%规模以上企业已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65%以上专利授权源自校地合作。今年,产学研合作“朋友圈”仍在持续扩容:威海火炬高新区科创局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参加2024香港国际创科展、科技部2024年度“中韩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科技部2024年“中国-新西兰科学家交流计划”等国际交流活动,强化对外科技合作和协同创新。
构筑人才“金字塔”
集聚顶尖、领军、青年人才
近年来,威海火炬高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山东省人才集聚节点城市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23年度“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入选企业名单,威海火炬高新区威海焦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入选。
长期以来,大部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功率模块失效都与热量有关,如何散热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焦尔电气成功打破国外对高导热灌封料的技术垄断,实现技术国产化替代和IGBT模块工业化应用。
“我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威海火炬高新区创业成立了焦尔电气,专注研发高导热性材料,提高功率模块可靠性和寿命。威海火炬高新区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对我们进行技术攻关有很大帮助。”焦尔电气总经理王华涛说,感谢威海火炬高新区指导申报项目,“‘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真金白银的奖励支持,让企业研发创新底气更足了。”
“人才强区”战略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身体力行地惜才爱才、悉心育才。不仅仅是申报上的指导,威海火炬高新区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对顶尖人才,威海火炬高新区根据其科研投入、平台建设和产业化情况等,给予“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定制化支持;在人才服务方面,为有意向来威海火炬高新区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提前申请“威海英才卡”服务,确保人才服务“落地即享”。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威海火炬高新区采取“项目带、平台引、自主育”等方式,打造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的“金字塔”式培育体系,释放人才聚集与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今年,威海火炬高新区入选山东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为威海市最多,充实“塔尖”;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和行业领域需求,强化领军人才引育留用,集聚王吉成、牟昌俊、房强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扩充“塔身”;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梯队建设,3名自主培养博士获全国博士(后)大赛金奖,1人获国家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资金,引进博士63人、留学生32人、外国专家来华就业90余人,夯实“塔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端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顺利入选第七批山东省专家服务基地,为威海市唯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据了解,2025年,威海火炬高新区将锚定科技强区战略目标,聚焦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系,实施两链融合工程、主体提质工程、人才引育工程、成果转化工程、机制创新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