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洋 邓淑华 罗晓燕) 全球供应链连接得好不好,中国贸促会首次用“一报告两指数”给予了回应。11月26日,第二届链博会主题活动——贸促智库交流活动上,2024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以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研发的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正式发布。
2024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的最新态势集中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一是全球物流、通信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朝着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保障全球供应链有效连接。二是随着全球供应链向着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的多双边经贸规则开始探索新领域的规则制定。三是主要经济体通过立法保障关键产品供应链韧性,强调关键原材料的本土化供给,加强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四是新技术涌现速度有所加快,技术进步助推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五是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策性银行不断推出新产品,优化、丰富金融供给,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转。
全球供应链发展环境总体向好。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研究表明,2018-2023年,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明显上升,促进指数从0.27升至0.66,增长144%,表明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处于上升态势。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联通的大幅上升,技术升级创新的贡献作用次之,多双边规则的贡献作用居第三位,三者对促进指数上升的贡献率分别为66.67%、41.03%和17.95%。但是,主要经济体政策和金融服务保障对促进指数的作用是负面的,两者对促进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5.90%和-9.75%。由于基础设施联通、技术升级创新和多双边规则3个指标上升产生的拉动作用,抵消了主要经济体政策和金融服务保障两个指标下降带来的拖累作用,使促进指数仍处于上升态势。
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处于历史高位。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显示,2014-2023年,连接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由0.271上升至0.732,增长170%,处于历史高位。全球供应链连接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供应链内部要素连接度的大幅上升,供应链发展环境因素连接度的贡献作用次之,供应链上中下游连接度的贡献作用最小,三者对连接指数上升的贡献率分别为56.09%、37.61%和6.30%。
据悉,《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是链博会的旗舰报告,在2023年首届链博会上首发,根据本届链博会设置的六大链条,2024版《报告》还包括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风力发电、咖啡、棉花等6个分报告,并绘制了相应的全球供应链图谱,清晰展示了这6条全球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分布,以及每个环节占据优势地位的经济体和企业。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是全球首个量化评估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的综合性指数,以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为基础,设置基础设施联通、多双边规则、主要经济体政策、技术升级创新和金融服务保障等5个一级指标。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是全球首个全面衡量全球供应链连接程度的综合性指数,全面考量全球供应链上中下游的连接逻辑、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的内部要素、影响供应链连接的外部因素。
“一报告两指数”分别诠释了全球供应链促进的最新趋势、全球供应链连接的现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研究结果能够互相印证。促进指数和连接指数整体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环境总体较为稳健,促进因素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全球供应链本身具备倾向连接的内生动力。这充分说明全球供应链连接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