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辉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高频词。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坚持向“高”向“新”发展定位,聚焦源头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从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截至今年,合肥高新区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十名,实现人均GDP约7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近90万元,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一条条新赛道上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这场面向未来的生产力变革,合肥高新区抢先开局、优势尽显。
聚焦源头创新
推动原始成果“从0到1”
新质生产力是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依托的是重要基础研究的跨越和战略性原始创新。推动原始成果“从0到1”,以科技为第一动力加速引领产业发力,是撬动生产力向“新”而行的不二法门。
由此可见,谁抓住了创新的“牛鼻子”,谁就拥有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长期以来,合肥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不断为生产力增添科技内涵,真正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一方面,这里集聚了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目前,高新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超400家,在全国高新区中数量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第二。”合肥高新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随着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立柱架梁”,合肥高新区推动国家量子实验室、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的同时,积极争取其他“国”字号平台落户,努力构建“国家实验室+省级综合性研究院+大科学装置+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目前,该高新区已引进包括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领衔创办的新型研发机构20多家。科大讯飞、阳光电源在内的数百家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约160个。
一个个重大科创平台,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能力,从而强化靶向攻坚,夯实技术突破新优势。集成电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取得关键突破;引领颠覆创新,掌握关键领域话语权。截至今年7月,合肥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2083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299件,位居全国前列。
另一方面,创新平台的建成投用,也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合肥高新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越来越多“从0到1”“从1到N”的核心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让更多科技创新迸发涌流。
“紧抓国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试点契机,我们启动实施了‘淘金计划’。”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合肥高新区率先成立“科大硅谷”工作专班,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常态化开展项目发现、挖掘、转化和服务,支持一批前沿性、颠覆性科技项目在合肥高新区转化、孵化,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60家,落地高质量全球合伙人14个、新型研发机构3个。
走进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五代量子保密通信设备一字排开,从“大柜子”变成“小盒子”,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经过五代技术的迭代,我们的核心设备已经可以完全商用化,服务多种具有量子信息保密需求的场景。”国盾量子技术专家介绍说,截至2024年7月,科大国盾量子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550项,量子通信领域同族专利数位居全球第一。
从孕育自量子实验室的保密通信设备到脱胎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车交警……像这样让成果落地生“金”的故事在合肥高新区随处可见。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持续推进场景应用创新,链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以场景应用“小切口”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大文章”;积极推进专利产业化,申报获批全省首批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挖掘企业专利转化运用需求101条,促成18家企业达成专利开放许可60件。
源头创新,激活“新动力”,带来“新风景”。在这里,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将从研发走向应用,形成更多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生产力。
瞄准未来产业
下好创新“先手棋”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先导力量,往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局性、引领性、颠覆性的变革,只有超前布局,才能抢占先机。
全速抢占新风口,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合肥高新区行动迅速。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打造以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人工智能、未来能源、合成生物等为重点的“2+3+N”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续动能。
今年3月,“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成功启航飞向深空。作为合肥高新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星,它们将为架设地月“鹊桥网络”提供先期技术验证。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在加快布局空天产业的宏大蓝图中,合肥高新区不断“腾空而上”,以产业“叩问苍穹”——“海丝一号”“天都星”等研发成果密集升空,海天丝路、中科卫星、国电高科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带动性强的重点企业相继落户。截至目前,区内已汇聚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120余家,累计招引空天信息产业重点项目超50个,协议投资额超400亿元,初步形成集卫星、火箭智造,通、导、遥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新赛道上千帆竞发,合肥量子一路领跑。早在15年前,合肥高新区就已经前瞻布局量子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孕育、发展,高新区集聚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及中电信量子集团等产业链企业60余家,其中核心企业30家、占全国1/3。
在被称作“量子大道”的合肥高新区云飞路上,一批量子领域骨干企业密布,一个新兴量子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最新发布的《全球未来产业指数报告》显示,合肥在量子信息领域排名全球第2位、全国首位。未来,合肥高新区将加快建设量子信息未来产业园,聚力打造“量子科学”“量子产业”双高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已经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拥有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的合肥高新区,正在元宇宙、新一代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方向加快“生根”。
为了加快企业培育、加强技术成果转化、超前布局高精尖未来产业,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合肥高新区加速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打通了“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链条,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推动无数科技成果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
在创新生态营造方面,合肥高新区首创构建以“雏鹰-瞪羚培育-瞪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科技领军”企业为梯队的高成长培育体系,同时,科创孵化载体面积超600万平方米,拥有中国声谷、中安创谷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4家,孵化科创企业近万家,均位居全国前列。
加速产业集聚
培育“养人天地”
翻开合肥高新区的产业布局版图,一个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一条条产业链延伸发展,一座座产业园区拔节生长……合肥高新区将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作为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举措,始终坚持引育结合,以优质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 按下集群发展“加速键”。今年以来,合肥高新区精准聚焦招“大”引“强”,双招双引硕果盈枝,新签约项目近200个,协议投资额近700亿元,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重大项目和高质量腰部项目量质齐升。其中重点产业链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95%,空天信息、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空天信息产业招引重点项目14个,协议投资额超150亿元,产业集聚正在汇成生机勃勃的创新“森林”。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驰骋新赛道,锻造新动力,须不断培育一流的“新沃土”。优化营商环境,合肥高新区有一套自己的打法。
一流营商环境,靠什么来保障?首要是制度。
今年2月,合肥高新区正式发布2024年《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政策体系》,该政策着眼于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资源保障、市场需求、发展环境五大核心领域,涵盖了多方式、多阶段的个性化专项措施,计划年投入资金超25亿元,助力科技型企业进阶升级,再攀高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注入强大动能。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管’与‘服’的关系,全力打造亲商、优商环境。”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园区坚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创新创业“资金、人才、市场”三大痛点,“加法”“减法”并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给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营造创新沃土,合肥高新区精准出台“创九条”“金九条”等10余项专项政策,新增无形资产融资租赁、谷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打造企业成长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汇聚基金两百多只,总规模超2600亿元,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带头投早、投小、投科技,推进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已至初冬,但合肥创新院的科创热度依然不减,从技术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超400家科创企业从这里出发。多年来,合肥创新院围绕技术孵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建立起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创新院模式”。“合肥创新院提供的全方位精准化服务,为企业项目落地保驾护航。”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青松表示。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感知力。“合肥高新区对企业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就像我们的‘娘家人’一样!”网仪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梁新平感触颇深。
以营商环境之优,蓄高质量发展之势。高新区不断创新企业服务工作方式,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提供精准化跟踪服务。今年以来,联动开展合创汇、创投汇等系列活动30余场,为100余家次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创业辅导服务、投融资对接、场景应用拓展等专业化服务。同时,以“揭榜挂帅”等形式实施一批重大场景创新项目,为各方搭建协同创新的精准对接平台。
“养人”环境的不断优化,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走进园区,踏上创新征途。如今,合肥高新区已集聚人才超4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三。
今天的合肥高新区,已经是创新力量澎湃激荡、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市日新月异、百姓宜居宜业的发展热土,吸引着全球创新资源和人才的汇聚。
创新永无止境。未来,合肥高新区将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深科技”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研发,加快发展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奋力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让创新的源泉在合肥高新区涌流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