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第A5版:特别报道 中关村示范区

新质生产力看北京——

创“新”潮头,“质”领新篇

  “北脑二号”电极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

  邓宏魁(左二)荣获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天工机器人

  新一代550光量子计算机

  朱雀三号发射

  ▶ 本报记者 张伟

  潮从创新涌,千帆向“新”行。

  谋“新”径、蓄“新”力、锚“新”势,北京创新动能澎湃。

  月之暗面发布200万字国内最长上下文的大模型技术;玻色量子发布新一代550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移动、银河航天等企业完成手机直连卫星试验,传输速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国家与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出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

  在这里,可看见新质生产力的未来。

  在医药健康领域,北京多项前沿突破性技术领跑国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举例介绍,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荣获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化学重编程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成果正在加速转化。

  同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开发的大片段DNA精准定点插入的基因编辑新工具,入选英国《自然》杂志“2024年值得关注的7项技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开发的“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北京大学高家红团队研发的新一代脑磁图仪,实现国际首例无线脑磁检测,为脑重大疾病诊断提供了新工具。

  自2018年起,北京市滚动实施医药健康3年“行动计划”,前5年年均增速达7.9%;到2023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已达9761亿元,较2022年8916亿元增长9.48%,为今年实现万亿级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2024年中关村论坛十大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首度亮相。“通通”是位3-4岁的小女孩,在个体智能发展的同时,已经能够逐步地对他人进行理解,逐步发展社交能力。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通通’的6口之家以及幼儿园,每个智能体都会推断其他智能体的所思所想,进而沟通、决策与协作。”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先进技术中心通用智能体平台部主任么刚说。

  目前,该研究院已与中国铁塔合作,将智能体“通通”赋能智慧铁塔建设;与乐聚机器人合作,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大脑”;与阿里妈妈合作,为其提供智能音乐生成。

  无人驾驶、智慧工厂、远程医疗……在北京,人工智能(AI)企业超过2200家,占全国总数的近4成;备案上线大模型82款,约占全国的45%,数量居全国第一;核心产值突破2686亿元。如今,AI技术在北京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遥四运载火箭、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试验箭……今年9月,“亦庄箭”一个月三发三中。

  为加快形成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2023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牵头会同北京市相关部门深入调研、系统谋划,编制形成了《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

  在“2023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中,市值/估值100亿元以上的21家企业中有12家在北京;百强企业中有51家在北京。从独角兽企业分布看,全国10家独角兽企业中有6家在北京。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北京均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放眼望去,新质生产力在北京正拔节生长。

  在2012-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北京地区单位牵头项目占全部上榜项目的数量超过一半。崛起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6G通信、量子、合成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善谋善为,创新之音昂扬激越。

  早在2017年,北京市就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10个产业作为重点高精尖产业,分别编制指导意见。

  为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高精尖产业,北京市还建立了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两只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

  这些科创子基金着力挖掘高校院所前沿“硬科技”项目,解决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不足问题,鼓励开展“硬科技”“深科技”的长期持续创新。

  此外,北京市还新设立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医药健康、机器人、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新材料、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绿色能源和低碳等产业领域的8只政府投资基金,未来将形成千亿元级投资规模,以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上的关键一跃,北京,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快马加鞭、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表示。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新质生产力看北京,号角已经吹响,奋斗正当其时!

  本文图片来源:中关村示范区

2024-12-02

新质生产力看北京——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2191.html 1 <p>创“新”潮头,“质”领新篇</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