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心蕾 本报记者 邓淑华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9个国家高新区之一,今年以来,镇江高新区抢抓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多重赋能和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多重战略叠加优势,抢抓机遇、奋力争先,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走在前、做示范”的具体行动,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创新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创造新优势。
一组耀眼的数据亮出镇江高新区发展的硬实力: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高于江苏省各市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5.8%。镇江高新区正在成为镇江市新质生产力锻造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先行先试排头兵。
坚持科技创新
打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5月10日,第七届“镇江高新区杯”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成功举行。大赛连续举办7届累计吸引近1200项科创项目参赛,项目涉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镇江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领域,引才足迹遍布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际落户项目超100个。
通过大赛的举办,更多优质项目被投资人关注。大赛经过7年时间的沉淀,已形成价值发现、资本对接、平台众创的鲜明特色,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成为镇江市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
创新驱动点燃发展引擎,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镇江高新区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聚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其中,矽佳测试国产高性能芯片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今年有望实现增长超100%;大正微纳积极推进A2轮追加融资,兆瓦级柔性钙钛矿生产线中试基地建成使用,全球首条300兆瓦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加快建设;丹佛斯依托动力系统全球研发中心打造世界级研发与制造双一流基地。
镇江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数量近5年来实现倍增,惠龙易通连续7年获批中国独角兽企业,矽佳测试、海姆霍兹、大正微纳入选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丹佛斯、凯德电控、兆能电子、中能建华东电力、杰能电子等5家企业先后入选江苏省瞪羚企业。
为促进镇江高新区“创新方阵”不断发展壮大,镇江高新区还先后引进江苏科技大学大海洋装备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镇江创新发展研究院、黑龙江省科学院镇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中澳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镇江研究院、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并以各新型研发机构为主导,促进企业间、企业与市场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强化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应用。
镇江高新区还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科技和产业攻关任务,优化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中船动力、鹰普、镇江船厂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人才攻关联合体,改进重大项目和前沿技术项目组织方式。
聚焦产业升级
助推产业聚链成群
船舶海工产业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在襟带江海的镇江高新区,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备受关注。
近日,走进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可以看到,智能化生产线一派忙碌,一颗颗性能强劲的“动力心脏”——船舶发动机在这里诞生,为远航巨轮提供澎湃动力。
“过去,万吨级以上船舶装载的双燃料发动机都依赖进口。如今,中船镇柴的320系列发动机为远洋货轮装上了绿色低碳的‘国产心’。”中船动力集团高级专家、镇江企业首席专家靖海国表示。
作为国家火炬特种船舶与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基地,镇江高新区全面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聚焦船舶海工产业链聚链成群。
在发展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的同时,镇江高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以前沿技术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努力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营造企业千帆竞发,产业发展利剑出鞘的创新氛围。
比如,在新兴产业方面,鹰普拥有全球第六、中国第一的熔模铸件制造商的市场地位,并与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开展合作,共建全球研发中心,打造辐射全球的集液压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基地。
走进镇江高新区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一排圆弧形的光伏雨棚吸引人们关注。这上面安装的并不是普通的太阳能电池,而是由大正(江苏)微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轻质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也是全球首个安装在墙面上的轻质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户外示范工程。
如今,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基本形成半导体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产品应用的小型生态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高端光学器件、柔性钙钛矿等多项企业创新成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镇江高新区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也即从0到1、从起步到成长的蜕变。
镇江高新区正持续做大做强做特海工装备“一区一战略产业”,不断促进高端装备、新能源电池、半导体及通信产业集群发展。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生态是关键。近年来,镇江高新区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撑。
镇江高新区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主动对接上级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和社会发展政策,结合镇江高新区实际,及时制定、修订、完善政策体系,确保上级政策在镇江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为牢牢把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求,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镇江高新区出台《关于打造“三高四新”创新发展政策高地的政策意见(2023年修订版)》,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可按企业实际支付合作经费给予最高30%补助;对企业获认定的18类33项高企、创新平台等能力提升、资质奖项称号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
当前,镇江高新区已在该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一窗”综合受理模式,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大厅服务“一窗”、网上办事“一网”、自助终端服务“一端”服务机制。
为深入践行当好服务发展“店小二”理念,构建服务生态体系,镇江高新区打破部门边界,成立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投资服务中心、招商中心,形成“一办三中心”服务体系,打造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超市”、技术“诊疗所”、金融“输血站”三大服务品牌,构建“全过程、全体系、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此外,镇江高新区还围绕“高科技、高效能、高附加值,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要求,打出新质生产力跃升“组合拳”,加快将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潜能转化为镇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释放乘数效应。
未来,镇江高新区将以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闯“无人区”的锐气、战胜“不可能”的韧劲,坚持向“高”而攀、迎“新”而行,努力在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坚定答好新时代“高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