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雅娟 本报记者 叶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我国进一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家高新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引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国家高新区必须面对的“必答题”。
益阳高新区是湖南省第4家国家高新区,在湖南省综合考评中排名靠前,拥有良好工业基础,具有发展新型工业化得天独厚条件。今年以来,益阳高新区抢抓机遇,积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体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和打造新应用、新场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益阳橡机对标德国克劳斯玛菲工业4.0版生产线生产出的国内首台、全球最大规格剪切型密炼机成功下线;金博股份国内首创使用碳基复合材料热场的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碳陶制动盘“刹”出世界水准,并推出国内首款搭载碳陶制动盘量产车型;信维电科高端多层片式陶瓷电容MLCC项目一期全面建成投产,正全力打造世界前三的MLCC产业基地,助力益阳市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
益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左志锋表示,益阳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布局,率先示范益阳“334”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主责主业,以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奋力书写新型工业化“益阳高新”篇章。
紧盯产业促发展
开启经济新“引擎”
新型工业化是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过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
益阳高新区深刻领悟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外延,始终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立园之本、强区之基。
走进信维电子科技(益阳)有限公司展厅,各类尺寸、容量、精度、电压的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让人目不暇接。
MLCC是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片式元件之一,在陶瓷电容器中产值占比超过90%,几乎所有的现代电子产品中都能见到其身影,有“电子工业大米”之称,在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数据中心等行业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如此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该企业研发总监傅炯贵介绍说,为发展MLCC,企业先后引进一批高层次专家团队,目前已实现20个系列高端MLCC产品的成功研发和试产,同时针对国内品牌终端提供的13款“卡脖子”产品,已成功研制出11款。
信维MLCC项目快速发展,是今年以来益阳高新区紧盯产业促发展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益阳高新区对信维MLCC项目现场调度就高达23次,协调解决消防验收、4000吨污水处理厂建设、综合能效管理和生活配套等大小问题1000余个,帮助其实现批量生产。
金博股份是今年益阳高新区在先进制造领域着重推动发展的另一家代表企业。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企业,金博股份自成立之初就矢志在益阳高新区领衔打造“中国碳谷”。
今年以来,整体规划3000亩的“中国碳谷”建设发展迅猛:“中国碳谷”二、三期建设风生水起,目前金博碳素、京舟股份已部分投产,金硅科技锂电池产能项目等8个项目均已投产。益阳高新区正聚力将碳基产业打造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益阳高新区强链壮群的推进下,今年碳基产业集群进入湖南省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9月,128家“两主一特”(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总产值211.8亿元,同比增长6.3%。维仕科技、科力远、益橡机等骨干企业产值同比均增长30%以上。
走进三一重工益阳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摊铺机、铣刨机,以及大巴车桥、混凝土输送泵管等系列工程机械零配件。
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路面机械——摊铺机、铣刨机生产基地,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混凝土输送耐磨件研发和制造中心。其中,摊铺机平均每85分钟下线1台,年产能1800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铣刨机年产能600台,整体零件自制率占73%,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
在益阳高新人看来,其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的“三张名片”——“一都”(世界电容器之都)、“一谷”(“中国碳谷”)、“一基地”(路机智造基地)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需要不断擦亮,使其成为推动益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益阳高新区还大力实施“智赋万企”和“两上三化”行动,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载体,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基地的引擎作用,重点承接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AI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和扩大与华为公司的战略合作成果,引进更多华为“生态经济圈”配套企业,持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培强产业主体。益阳高新区着力推进“八大行动”,深入实施湖南省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纾困增效”专项行动,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实施,让益阳高新区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益阳高新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达434家、高新技术企业252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
紧盯项目扩投资
开辟发展新“赛道”
项目是高新区发展的载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源头所在。
益阳高新区在“上项目”方面并不是“拿到篮子里就是菜”,而是精心选、认真管。
敢于谋项目。益阳高新区研细研透国家和湖南省、益阳市有关产业政策,紧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医美等前沿产业领域,前瞻布局新业态、开辟新赛道,精心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做实项目“入库、开工”两个前期,做到“随要随有,随需随用”。目前,该高新区已谋划“十五五”规划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1623亿元。今年以来,益阳高新区谋划实施了178个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4.2亿元。
善于引项目。今年以来,益阳高新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借助沪洽周、投洽会、链博会等平台,推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等国家重大区域、发达地区驻地招商服务,构建“招商专班+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异地孵化”的全新市场化招商模式,精准招大引强。
7月30日,北京世纪华天大酒店湖南厅座无虚席。2024年益阳高新区“双招双引”暨重点企业产品走进京津冀专场推介会在这里举行。这是益阳高新区围绕“瘦身、强能、提质、增效”目标,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后第一时间推出的首场招商引资活动。
会上,益阳高新区企业金博股份、信维电科、艾迪奥电子、国联水产、长天新能源等5家企业分别作了推介。同时还举行了凌宇智控总部项目、建信天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战略协议签约仪式,益阳高新区驻京津冀地区招商联络站授牌仪式。
“我们诚挚期待各地商协会、企业家、专家学者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和高端要素;依托益阳高新区发展优势,布局新产业项目、开辟新发展赛道、赢得新发展空间;围绕‘两主一特’产业的补链、延链、强链、扩链,把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益阳高新区的新质生产力,共创美好未来。”左志锋说。
据悉,今年益阳高新区正全力招大引强,先后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长株潭等地开展招商20余次,新签约优质产业和产业基金合作项目23个。
勤于管项目。益阳高新区坚定实行重大项目党工委、管委会班子集体“周调度”,基础设施、产业“双十大”项目“双周调度”推进机制,优化“签约即落地”“重大项目工作专班”等机制,做好项目从洽谈签约、规划征拆、开工建设到竣工投入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压实项目推进“五个一”责任,统筹做好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确保落户项目早开工、快见效。
在这些有力的措施推动下,今年1-9月,益阳高新区新开工工业项目18个,新投产工业项目22个,5个湖南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35亿元,投资完成率75.1%;43个益阳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22亿元,投资完成率 74.5%。
紧盯企业优服务
营造双创新氛围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加快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更要提升服务手段,营造完善的创新生态,以此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益阳高新区着力全面深化湖南省产业园区试点改革,聚力提升“四个环境”、全力降低“四个成本”、加快建设“四个超市”等企业精准集成服务平台,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向好。
益阳高新区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和“三送三解三优”等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惠企政策,探索“企业吹哨、部门报到、24小时不打烊”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银企、校企对接服务,抓好水电气能等要素保障。持续推进“三零”“四即”服务,建立工程报建阶段专员帮代办等服务机制,推动惠同新材等多家企业与湖南城市学院、益阳职院、益阳师专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加快推进线上“金融超市”建设,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协助企业新增贷款22.9亿元;严格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累计留抵退税达2.1亿元,先后拨付财源建设等各类扶持资金1.6亿元支持园区企业发展。
政策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服务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金博股份总经理王冰泉一直感激益阳高新区这片热土。他说,在这里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环境,还是高新区管理部门,都在营造创新创业的浓烈氛围,用“亲妈”式服务帮扶企业成长壮大。
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帮助企业家历来是益阳高新区的传统。“企业是高新区发展的根本,企业家是高新区的宝贵资源,是高新区发展的信心所在,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益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俊杰的一席话道出了高新区为何如此重视企业、服务企业的原因。
大手笔服务,换来经济发展的稳定前行。数据显示,今年1-9月,益阳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进入今年第三季,益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又在全面谋划提升科创类平台建设,从梳理提升企业现有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中试车间,到激励考核3个国家级孵化器,两大国家众创空间,85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密集拜访对接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用好已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南科创园、数字经济研发服务中心等空间搭建科创走廊、合作共建科创联合体、未来产业园。
展望未来,益阳高新区将坚决扛牢国家高新区的使命担当,努力打造成“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引领区、后发赶超的增长极、东接东融的桥头堡、产业立市与强中心城区战略排头兵,锚定大干“新三年”,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到“十四五”末期奋力挺进全国60强进而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着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标准的“山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