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第A39版:特别报道 德阳高新区

德阳高新区:坚持“三链”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汽解放广汉制造基地

  四川科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工作

  “广聚英才 相约高新”青年人才中秋交友联谊活动现场

  环璧南路G5京昆高速桥梁改造顺利完工通车

  德阳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院

  三星湖传感技术产业研究院

  良木道门窗集团数字车间

  本版图片来源:德阳高新区

  ▶ 耿瑒

  9月25日,德阳高新区规划建设局传来好消息,园区骨干路网标志性项目——环璧南路G5京昆高速桥梁改造顺利完工通车,连接三星湖和航展会展中心的航空大道也已全线贯通。环线的通车缩短了成都、德阳两地时空距离,带动“广青”交界地带融合发展,以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路网体系提高园区通行能力、提速园区发展建设。

  今年以来,德阳高新区聚焦德阳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目标,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推动“三链”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1-8月,园区交出工业经济发展靓丽成绩单:2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6.88亿元,同比增长14.00%。

  整合资源链推动产业升级

  今年4月12日,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宣布与广汉合作共建“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以此为契机,双方搭建共建共享共谋发展的良性机制,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整合上下游资源,不断提高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的含金量。

  油气装备产业是广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布局在德阳高新区内。经过20余年的发展,园区产品及业务涵盖油气“钻、采、输、控”各个环节,是亚洲最大的油气陆地钻机研发制造基地,石油钻机成套出口量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在宏华石油、宝石机械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园区已聚集精控阀门、川油井控等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超过200家,被工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群企业先后建成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12个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汉油气装备制造”区域品牌入选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品牌价值达到445亿元,居四川省制造类园区第二位,是入围的全国唯一一个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我们会把补链强链的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引领一批专注于核心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到德阳进行投资,提高本地产业的配套率,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壮大区域产业规模,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德阳高新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油气装备产业是德阳高新区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缩影。通过实施“优势产业强链、特色产业升链、新兴产业补链、未来产业建链”工程,德阳高新区重点打造千亿元级机械装备支柱产业、500亿元级先进型材特色产业、百亿元级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聚力打造“中国西部传感谷”,目前已聚集新川航空、航泰航空、东宇科技等传感器生产及系统集成企业30户,产品涉及压力、温度、位移、红外等多个品类,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智慧城市、电力巡检、有限空间危险源监测预警、产品探伤检测等多个领域。今年1-8月,德阳高新区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同比增长57.2%,6户德阳蓝鲸倍增企业实现产值115.77亿元,同比增长39.52%。

  做优创新链推动绿色更新

  汽车作为一种复杂且精密的现代交通工具,需要统筹安全、动力和环保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设计、制造、研发以及维护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因此汽车产业也被称为“工业明珠”。在一汽解放广汉制造基地,重卡制造的核心环节——车架、焊接、涂装、总装4大车间16条生产线紧密相连,形成一条高效协同的流水线。来自全国各地的配件随着流水线不断前进,工人正在进行厢体组装、底盘装配、驾驶室内外室装配等工作,下线后车辆即将发往西部各地。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总经理李健说:“通过全产线智能化设备应用,全流程信息化系统监控,实现全方位制造、质量数智化运营管理,从用户订单提报到整车交付仅需要10天时间。”依托自动化焊接、先进电泳工艺及整车智能检测系统,车间保障了生产的精细度和智能化。

  兼顾高效智能和安全环保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一汽解放广汉制造基地以智能、安全、绿色、环保为设计理念,采用水性漆、环保建筑材料,实现了自动化焊接单片电泳、整车自动检测,兼顾了整车出厂质量与生产过程绿色低碳。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不断提升质量,优化效率,加快发展纯电、氢能等新产品,今年4月,成功取得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资质,预计2024年全年将生产新能源商用车5000台。据了解,一汽解放的二期项目正在启动过程中,建成后可实现年制造整车10万辆的产能规模。

  眼下,德阳高新区依托一汽解放等龙头骨干企业,通过专场供需对接会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动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和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本地产业的配套率,优化本地产业结构。一汽解放、天时利和、良木道、众利合展4户企业正加速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六脉科技、华一电器、兴顺风塑胶、航泰航空、依科制药、川庆钻探、泰能特新材料、上之登新材料等9个技改项目实现竣工投产。

  德阳高新区通过对传统工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改造和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按下了“智改数转”加速键,推进园区新型工业化步入“快车道”。今年1-8月,德阳高新区完成技改投资20.6亿元,同比增长15.4%。园区11户企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家评审,1户企业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家评审,新申报的9家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初审,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顺利公告。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申报通过专家评审,精控阀门入选省级绿色工厂。

  建强人才链支持科技创新

  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园区企业再获殊荣:东方宏华吕兰团队与吉林大学联合研制的“地壳一号”万米科学钻探钻机,作为我国“战略高技术”项目代表,被大会点名表扬。7月,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出炉,德阳高新区企业牵头的2个项目“全向平移模块化高寒钻机”和“核电主泵机械密封用硬质合金密封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均在其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背后不仅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更得益于德阳高新区优越的人才保障支持政策。近年来,德阳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提升“产业链”,初步构建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新模式。

  如何让人才扎根园区安心创业?一流的环境和宾至如归的服务是关键。近年来,德阳高新区依托联东U谷、南山科技企业港、国科传感智造港优质平台,建设56.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形成德阳地区最大的标准厂房聚落,为创业人才提供“拎包入驻”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德阳高新区正在开展环湖片区的规划设计工作,未来的三星湖片区将打造成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企业总部基地、研发基地的集聚地。

  除了硬件环境的持续提升,“软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也是聚才兴业的重要方面。德阳高新区聚焦人才创新发展需求,联合金融机构先后推出红色保险、人才贷、支部先锋贷等“党建+金融”服务产品,3年来为园区企业争取授信额度约15亿元,为各类人才争取“人才贷”1.5亿元。2023年投用的德阳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以“零跑腿审批”“一次性办结”为目标,按照企业需求设置5个综合窗口和5个特色专窗,并在南山产业园、联东U谷产业园设置两个分中心服务站点,审批服务事项涵盖工程建设、行业经营许可、社保、医保等232项,基本实现“一窗进出”“办事不出园”。

  9月13日晚,一场“广聚英才  相约高新”青年人才中秋联谊会在德阳高新区举行。该活动为德阳高新区青年提供了相识、相知、相恋的平台和机会,助力单身职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让青年人才业在高新、爱在高新、家在高新。活动吸引了60余名青年人才参与。参加本次活动的李先生兴奋地表示:“这次活动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现场布置得很好,工作人员也很贴心,尤其是有幸遇到了一个兴趣相投的优秀女士。真心感谢这个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彼此的机会,没想到管委会不仅关心企业发展,也关心普通职工的个人生活,这样暖心的举措让我们在广汉、在园区找到了家的感觉。”德阳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类似的联谊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几届,很受年轻人欢迎。

  得益于硬件支持和软件服务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德阳高新区自主培育天府峨眉计划2人,天府青城计划4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团队1个;培育省级领军人才3人,市级领军人才4人;培育全国技术能手2人,四川省技能大师3人,德阳市首席工匠11人;形成了研究院—领军人才—技能大师—技能工匠协同创新人才梯队。油气装备行业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企业技术中心1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获得发明专利保有量406件,20余项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形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室—工作室梯度创新格局。

  德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持续做优空间、载体、服务三大保障支撑,突出分类指导,下大力气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园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征程中走在前、做示范。

2024-12-02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2166.html 1 <p>德阳高新区:坚持“三链”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