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第A35版:特别报道 平顶山高新区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平顶山高新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伊顿平顶山工厂

  平煤隆基生产车间

  科技支行成立揭牌仪式

  百名博士进高新活动启动仪式

  平顶山高新区众创空间

  平顶山智慧岛运营服务中心

  创新动力澎湃的平顶山高新区

  平顶山高新火炬园孵化器

  本版图片来源:平顶山高新区

  ▶ 李星叡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职能作用,不断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与此同时,平顶山高新区坚持发挥重点产业创新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建成平顶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平顶山高新火炬园孵化器、平顶山高新区众创空间、平顶山智慧岛等一批优秀双创载体。通过促进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平顶山高新区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职能作用,不断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聚焦精准施策

  促进创新主体作用发挥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创新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经费。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平顶山高新区以科学、客观的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积极搭建企业创新积分信息管理平台,深化积分结果应用,用实用好企业创新积分制“四两拨千斤”的政策带动效应。平顶山高新区联合多家银行开发“企业创新积分贷”产品,推动金融活水精准向创新积分高的科技型企业集聚,有效激发了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平顶山高新区进一步建立科技型企业筛选机制,一方面及时发现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跟踪服务;另一方面及时向金融部门更新推送优质科技型企业,引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用资本力量激活科技创新。

  政策力度加码,企业受益明显。通过创新积分贷,平顶山高新区成功为格林普斯、巨高嘉业、宾康智能等企业进行融资贷款1350万元。2024年4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平顶山分行“科技支行”在平顶山市贸易广场揭牌,标志着平顶山市首家“科技支行”成功设立。此次“科技支行”的设立,为平顶山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加强人才引育

  打造产学研合作新路径

  近年来,面对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平顶山高新区牢牢把握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在求“新”求“质”中集聚人才,尝试探索发掘驻地高校博士资源优势,把准校地企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建立一支“扎得住根”的科研团队深耕服务于科技型企业为目标,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求发展,企业与高校双向奔赴、实现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新路径。

  2023年6月6日,平顶山高新区“百名博士进高新”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在平顶山高新火炬园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发挥企业主体导向作用,多维度“量身定制”博士进厂岗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最优人才资源。在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平顶山高新区成为人才大有可为的沃土。

  “巢暖”才有“凤来”。今年以来,平顶山高新区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 赋能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组织召开“百名博士进高新”产学研创新发展大会,为深化“百名博士进高新”工作走实走深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组织企业家分别赴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开展调研交流学习,开拓科研项目合作、人才实训、检验检测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共开展产学研创新活动78项,55家企业成功对接到高校50余名博士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同时,《“百名博士进高新”产学研合作》案例顺利通过答辩并成功入选河南省高新区首批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平顶山高新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博士人才作用,有效破解了产学研融合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企业走出“买技术比引人才更划算”的认识误区,实现了“企业有所需、博士有所用”的双向奔赴;同时,为博士人才拓展更多创新的空间平台,激发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用才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平顶山高新区的探索经验被驻马店市科技局等地区借鉴学习。

  目前,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方面,平顶山高新区坚持把驻地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军,牢牢把握校企双向奔赴、实现双赢的合作原则,从机制建立、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全方位引导支持,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融合发展,瞄准双向融合中的关键环节,破解堵点完善机制。

  建强创新平台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双创孵化载体在数量、规模和服务企业数量上始终在平顶山市处于领先水平,为双创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平顶山高新区已形成了由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5个各具特色的双创孵化载体,拥有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培育3家河南省、平顶山市级星创天地,实现农业类孵化载体的“零”突破。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坚持发挥重点产业创新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建成平顶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平顶山高新火炬园孵化器、平顶山高新区众创空间、平顶山智慧岛等一批优秀双创载体。通过促进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平顶山高新区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平顶山智慧岛按照“打造样板、标准推广”原则,瞄准“三空间二平台一示范”功能定位,聚焦尼龙新材料和电气装备制造和数字经济产业的创新需求,建立“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的双创全链条孵化育成服务体系,布局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自正式运营以来,紧密开展重点企业对接引育、创新平台建设等资源导入工作。全面梳理企业数据,走访调研企业180余家,累计开展20余场企业对接培训活动;依托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储备高企、专精特新等科创指标种子企业10余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实地拜访122家,邀请53家意向企业实地考察,入驻企业21家,为平顶山高新区创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近日,平顶山高新区与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整合智力资源、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创新人才团队等方式,依托河南省科学院在科研、人才和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园区新材料、电气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等产业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孵化转化等工作。

  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是平顶山市政府主导,平顶山高新区承接的市场化创新平台。今年以来,平顶山高新区积极与龙门实验室对接寻求深度合作,以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共同建设转化中心,为平顶山相关产业注入创新元素,推动龙门实验室为平顶山招引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转化一批科技成果、落地一批科技型企业。目前,平顶山高新区正在与龙门实验室方面积极沟通对接,贯彻落实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关于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建设要求,完善建设合作模式,不断加快转化中心建设进度。

  优化入企服务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组织形态、生产方式、经营模式、链条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企业服务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单位,更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强产权保护,激发涌现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围绕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精确宣讲、精细服务、精准帮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有利的创新环境。

  在优化入企服务上,平顶山高新区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以“持续提升效能·办好为企实事”为主题,连续第7年开展“企业出题我来答行动”。根据企业培育的阶段性工作要求,组织研发费用归集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创造、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申报实务等培训,指导企业对标提升,服务过程中,实行首问负责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妥善解决企业培育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升培训辅导效果,确保企业创新需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坚定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

2024-12-02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2164.html 1 <p>平顶山高新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