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第A30版:特别报道 景德镇高新区

景德镇高新区: 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

  江西天一航空生产车间

  技术人员正在对无人机进行检测。

  长虹华意生产车间

  美菱电器公司生产车间

  直升机总装车间

  景德镇高新区尽显蓬勃生机。

  本版图片来源:景德镇高新区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特约通讯员 曹燕妮

  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景德镇高新区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发展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一航两新”(航空、新材料、新能源)主导产业,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着力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地处“千年瓷都”,助力打造“中国直升机之都”的景德镇高新区,正在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升级国际瓷都传统产业

  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享誉世界的陶瓷圣地、国际瓷都,拥有2000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如今,景德镇市越来越多陶瓷企业,插上了新型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翅膀,处处散发着“科技+艺术”的光芒。

  起稿、建模打印、压坯成型、手工修坯、施釉、入窑烧制、质检去残……这是景德镇蓝印子陶瓷有限公司一套陶瓷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作为景德镇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蓝印子陶瓷借助“互联网+”、3D激光打印等技术,建有自主生产工厂、战略合作伙伴生产制造工厂和设计研发中心,年生产能力120万件。凭借创新设计和现代工艺技术,蓝印子陶瓷先后申请外观设计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2008年,我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2009年读大二时开设了工作室,2015年成立了景德镇蓝印子陶瓷有限公司。从最初的8平方米、一个人起步,现在我们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25万平方米办公场地、100多名员工的蓝印东方品牌。”蓝印子陶瓷总经理赵磊回忆说。

  蓝印子陶瓷的成功,是景德镇高新区陶瓷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无独有偶,为彰显中国单色釉陶瓷的历史价值,LOEWE罗意威邀请来自景德镇高新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邓希平参与新品设计。全新LOEWE罗意威中国单色釉系列从传统釉彩中撷取10种古典清雅的色彩,包括标志性包袋Puzzle、Hammock和Flamenco等。单色釉陶瓷与LOEWE罗意威的皮革工艺理念相通,皆取材于自然,秉承古老的精湛手工技艺并以匠人的独特智慧融入当代风格。陶瓷色釉与世界品牌一起对话单色釉的悠久历史、匠心工艺及其绵延不绝的审美影响。

  不久前,入选“千馆之城”的今夕美术馆,在2024年瓷博会期间闪亮登场,这座占地约 6000平方米的艺术馆,从此承载起更为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它通过展览、学术研究、艺术教育和国际交流等多元化活动,为国内外艺术家、公众和跨学科机构提供开放交流机会的平台。

  在景德镇高新区,一场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变革,不仅加快了陶瓷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也为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活力。

  为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景德镇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塑造先进陶瓷产业新优势,奋力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陶瓷产业体系。

  近年来,景德镇高新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校地企深度合作,携手一批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学研用基地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向发力。

  为打造更加完善的先进陶瓷产业链和先进陶瓷复合材料基地,景德镇高新区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对接先进陶瓷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和先进陶瓷领域专业投资机构,不断丰富和完善先进陶瓷产业布局。

  2023年,景德镇高新区先进陶瓷产值约36亿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5倍;有32家企业被纳入景德镇市先进陶瓷企业库,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在项目引进方面,签约引进奈创、奥迪威等21个总投资达180亿元的先进陶瓷项目,涵盖高纯氧化铝、陶瓷基板、纳米陶瓷研磨球、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等,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先进陶瓷产业链。

  “景德镇高新区先陶企业基本涵盖了氧化铝粉料、纳米陶瓷研磨球、蜂窝陶瓷载体、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超声雾化片等上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芯声、奥迪威等行业龙头和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的良好产业链结构。”景德镇高新区先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培育“一航两新”主导产业

  在景德镇市昌江河吕蒙段东西两岸,由景德镇高新区建设、总规划用地12平方公里的景德镇航天小镇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集聚了航空类企业(单位)63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形成了以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直升机设计研究所(602所)为龙头,以江直公司、景航锻铸、昌兴航空、江西德利等企业为骨干,涵盖1吨至13吨多系列直升机型谱的直升机及无人机研发、制造、通航等完备的航空上下游产业链,航空产业俨然成为景德镇高新区首位产业。

  近年来,景德镇航空小镇建设全面提速。景德镇市先后编制了《景德镇航空小镇建设规划》《景德镇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景德镇市全域航空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此引领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昌兴航空、昌拓伟业、天一航空、东齐航空、信航航空、景航蓝翔、航胜公司、九由航空、荣力航空、神州六合、瑞鑫盛凯、昌盛宇航、昌恒航空、合利通航、赣翔通航等企业纷纷落户景德镇航空小镇。

  浮梁通用机场、低空经济产业园、电镀集控中心、通航协调运行分中心、无人机产业园、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如春笋般在景德镇高新区涌现。

  我国第一款获得适航证的轻型运动类直升机“小朱雀”(JH-2)、我国第一款成功跨琼州海峡飞行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小青龙”(JH-1)、我国第一款成功实现载人飞行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小白虎”(JH-5)在这里相继诞生。

  景德镇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直升机产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景德镇市也逐渐成为一座闻名遐迩的“中国直升机之都”。

  除了航空这一新兴产业领域,景德镇高新区还在布局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景德镇高新区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发展目标,锚定“一航两新”主导产业,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引进了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项目和企业,为景德镇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为巩固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景德镇高新区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芯声MLCC项目、投资20亿元的磐盟3-6寸半导体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上市公司奥迪威投资新建的压电换能元器件项目等新材料项目。

  在景德镇高新区电镀集控中心,专注于新质合金材料研发与生产的江西嘉铝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家里照明的电线大多用铜或铝。现在这款以铝代铜的材料是新型复合材料,既有传统材料性能,又具低成本优势。比如,过去一根电源线成本是2元,现在用这款新材料后可节省一半。”嘉铝负责人张欢欣举例说。

  据介绍,新质合金线材表面处理及连续镀核心配方由嘉铝在国内首创,国内涉足该领域的企业寥寥无几。当前,该新质合金材料已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中低压电气、船舶、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得以应用。

  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前沿布局,景德镇高新区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龙创新能源零部件生产项目、投资50亿元的年产5GW光伏组件及8GW异质结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与投资5亿元的库博德新能源电池结构件项目等新能源项目。

  如今,在“一航两新”(航空、新材料、新能源)主导产业的支持下,景德镇高新区正散发着勃勃生机。

  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近年来,景德镇高新区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一航两新”主导产业的同时,正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作为一种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新经济业态,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早在2020年9月,江西省获批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景德镇市随后获批成为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区域。

  当前,景德镇高新区正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窗口期,拓展产业发展新赛道。

  今年7月23日,景德镇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实训基地项目通过备案。该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21.9亿元,计划今年11月开工,2026年11月竣工。其二期建设内容包括国际交流中心建筑、低空飞行体验馆等。这意味着,景德镇高新区在发展低空经济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今,景德镇高新区正发挥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政策优势,启动低空经济示范区创建申报,加速推进“通航+制造维保、应急救援、旅游观光、城市服务、农林植保、职业培训”产业,培育产业新优势。

  以602所eVTOL重大研发项目纳入江西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为契机,景德镇高新区加快AR300和AE20飞行器项目落地投产。景德镇高新区还加快推进峰飞eVTOL项目在高新区落地研发、营销、制造交付“三中心”;积极推进亿航智能景德镇市无人机运营中心项目落地,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先行样板。

  景德镇高新区正聚焦低空制造领域,加强直升机、无人机和eVTOL整机研发制造项目的招引;加速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建设应急救援实验室项目,构建应急救援装备平台等航空应急救援标准体系;拓展低空+旅游、低空+应急、低空+运动等消费场景示范。

  景德镇高新区正筹备建设全域无人机数智化管控平台、浮梁通用机场二期,大幅度提高直升机起降点覆盖率;积极创建无人机“一地两中心”(无人机试验试飞基地、江西省级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和适航审定中心)。

  景德镇高新区正开创一片新“蓝海”,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城市向“新”而行,产业因“质”而兴。今天的景德镇高新区,正建立健全支持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景德镇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创新需求为导向,景德镇高新区进一步完善创新网络,实施航空产业集群“强基韧链”行动,鼓励集群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景德镇研究院等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哈工大特陶所景德镇先进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双落地。北航研究院面向航空制造的陶瓷刀具研发中心完成研发生产能力建设,彰显了景德镇高新区在航空陶瓷刀具国产化研发领域的显著进展。

  景德镇高新区推进“智转数改”,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高新区成立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专班,制定《景德镇高新区航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部署园区制造业数转工作,审议通过《景德镇高新区航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经费使用方案暨数字化转型试点专项补助政策》;印发《景德镇高新区航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专项奖补政策》,为高标准完成试点任务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景德镇高新区还坚持深化改革攻坚,释放发展新活力。景德镇高新区与景德镇市昌江区联合出台《景德镇高新区和昌江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景德镇高新区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拿地即开工”模式,大幅缩短项目落地时间;在“审管执信服”改革中率先试点,提升治理效能;“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有力破题,合盛公司实现“城投”向“产投”转型,累计投资项目160余个,投资金额200亿元。构建基金招商矩阵,创新新质生产力金融供给,设立总额144.5亿元的基金8只。

  今年1-6月,景德镇高新区完成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90.5亿元,工业增加值82.7亿元,均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

  展望未来,景德镇高新区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围绕“奋进江西省国家级园区前十、实现融资超百亿和引进单个项目投资超百亿、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发展目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实施“产业强区、科技兴区、体制活区、营商优区”四轮驱动战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贡献高新力量。

2024-12-02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2159.html 1 <p>景德镇高新区: 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