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第A26版:特别报道 昆明高新区

昆明高新区:书写“高新”文章 加快“三区”建设

  贝泰妮中央工厂

  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

  昆明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

  昆明高新区东区办公楼

  昆明高新区西区办公楼

  本版图片来源:昆明高新区

  ▶ 本报记者 叶伟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紧扣云南省委“3815”战略和昆明市委“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聚焦“六个春城”建设,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三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质生产力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引领区)建设。

  产业焕新强动能,科技创新向未来。今年以来,昆明高新区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昆明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6.9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值占比分别达86.7%和93.5%,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35.6和37.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9%,对昆明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6.3%,拉动昆明市规上工业增长5个百分点、云南省规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云南省、昆明市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近年来,昆明高新区紧扣云南省委“3815”战略和昆明市委“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聚焦“六个春城”建设,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三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质生产力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引领区)建设。

  产业集群攀“高”向“新”

  走进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大厅,各种类型的创新产品琳琅满目:专研敏感肌肤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牌薇诺娜、专注婴童湿疹赛道的婴幼儿肌肤护理品牌薇诺娜宝贝、串联医美和家美的全程抗衰品牌AOXMED瑷科缦、集“AI诊断、互联网医院问诊、药妆食”于一体的分级祛痘解决方案品牌贝芙汀……

  贝泰妮公关部陈晓燕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企业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筑中长期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聚焦整合品牌、营销和渠道资源,推动功效性护肤产品规模扩增。

  贝泰妮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营销为一体,定位于皮肤健康互联网+的大健康产业集团。近年来,贝泰妮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施产学研医结合,紧密融合植物学、生物学、皮肤学等前沿科技,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研发,构建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皮肤健康解决方案。比如,贝泰妮研究院成功自主研发并备案获批水龙、荔枝草、短莛飞蓬、南方红豆杉籽油、总状绿绒蒿、梁王茶等众多化妆品新原料;贝泰妮中央工厂的投产,大大提升贝泰妮自有产能,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

  如今,贝泰妮发展跑出加速度。2024年上半年,贝泰妮实现营业收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8.45%;实现归属净利润4.838亿元,同比增长7.5%。2021年3月,该企业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贝泰妮成长壮大,只是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昆明高新区始终将生物医药作为第一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打造,形成以疫苗为引领、中药民族药为特色、天然健康产品为亮点的发展格局,是云南省集聚度最高、创新力最强、品牌特色最突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先后获批“生物多样性——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

  除了生物医药,昆明高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贵金属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不断推动产业集群攀高向新。

  在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方面,昆明高新区聚焦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电力新材料装备产业集群科技园等产业园,形成“基础原料、高端原料—高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催化材料、信息材料、化学与生物材料—制品与器件”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国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产业区。昆明高新区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为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登上赛迪顾问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

  在数字经济领域,昆明高新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着力建设以关键电子材料研制、智能终端制造为主,以电子器件、消费电子研制为重要补充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发展格局。昆明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评为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高新区东区获评云南省重点培育数字经济园区。

  此外,昆明高新区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建立“链长制”实体化推进机制,推动产业延链配套、特色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持续打造生物医药、贵金属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

  近日,昆明高新区企业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靶材研发团队在贵金属靶材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介绍,该成果的取得为优化镍铂靶材质量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也为提高靶材成品率提供关键支撑,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进一步巩固贵金属集团在贵金属靶材学术及产品研发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利民介绍说,该集团超前布局谋划一批前瞻性研究项目,形成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储备,以技术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真正把科技创新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贵金属集团是专门从事贵金属系列、材料研究开发及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一直以来,该集团坚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拥有贵金属领域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持续打造贵金属领域创新策源地,取得诸多标志性、变革性、突破性的重要成就。

  “目前,集团承担国家贵金属领域科研项目累计3000余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拥有9个国家级、11个省部级创新平台,8个院士工作站、9个专家工作站。”周利民表示:“我们突破了贵金属蒸镀材料、稀贵金属溅射靶材、超低佬催化剂、丙烷脱氢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技术,开发出贵金属高纯材料、溅射靶材、高温合金等20余种关键贵金属材料,成功实现一批产品的替代进口。”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昆明高新区聚力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实施科技企业倍增工程和“经营主体倍增、高科技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发展”三大提质增效行动,成功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制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10条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培育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动更多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昆明高新区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户,同比增长400%,新增数量占昆明市的一半、云南省的1/4;新增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同比增长41.9%;首批通过评审高新技术企业49家,通过数位列昆明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第一。该高新区平均每73家企业保有1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强度水平居昆明市第一,为昆明市平均水平的4倍。

  政产学研融合结硕果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途径,也是昆明高新区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4月28日,昆明高新区与昆明医科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昆明医科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授牌仪式在高新区水科技园举行。双方将进一步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未来产业”创新路径,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成为云南省校地联动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的新样板。

  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为契机,双方将进一步促进要素资源深度融合。双方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依托昆明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平台和生物医药企业集聚等资源,发挥昆明医科大学在人才、学科、科研等科教智力资源优势,加强在项目孵化、产业联盟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双方将秉持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赋能,搭建一个新型平台,汇聚一批人才资源,培育一批重点项目,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为云南省和昆明市、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当天,昆明医科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云南昆医大精准医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步揭牌,将围绕临床医学精准检测、应用科研转化两个方面构建本土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重点打造精准肿瘤检测、生殖遗传检测、慢病检测、感染性疾病检测、血液病、内分泌性疾病等特殊疾病、罕见病为主的精准检测平台;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等多平台技术手段,为临床合作单位提供覆盖多种疾病的精准医学解决方案。

  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转化重要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昆明高新区加强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助力科研人才“大展宏图”,加快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推动创新企业“破土而出”。同时,聚焦生物医药、贵金属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通过校地合作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近年来,昆明高新区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有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云南大观实验室、云南疫苗实验室省级实验室4个,拥有各类创新研发机构189家,其中国家级20家,省级79家,有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高新区转化应用。

  这些重大举措落地,催生出科技成果。截至2023年年底,昆明高新区专利授权量8964件,发明专利3310件,高价值专利培育769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21375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838项,合同成交登记额48.84亿元。

  加快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你好,通过全程无纸电子化登记办理的营业执照,但是人在外地,无法领取,该怎么办?”近日,昆明高新区一家企业在申请营业执照过程中打电话向工作人员咨询。在得知昆明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有免费邮寄营业执照的服务后,该企业经办人立即在网上办事大厅提交了变更手续,并表示:“以前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到窗口提交材料,办结后还要到现场打印、领取,现在网上就可以提交材料,营业执照也能直接送到家门口了,节省了不少时间,实在是太方便了”。

  为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实行营业执照免费邮寄服务。办事群众可自主选择营业执照领取方式,工作人员将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的住所采用邮寄方式发放营业执照,真正将“上门取”变为“送上门”。

  这只是昆明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昆明高新区以发展产业为第一要事,以服务企业为第一职责,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为广大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昆明高新区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开展水电气网生产要素保障,“四用四即”服务经验在昆明市推广。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多测合一、联合验收等审批服务,集成化审批改革成效显著。推出“移动政务驿站”等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

  同时,昆明高新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马金铺街道明责赋权扩能,启用东区政务服务大厅,解决企业办事“跨区跑”问题。推行“一环节”审批、“半天内”办结、“零成本”开业,开办企业耗时仅57分钟。

  此外,昆明高新区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持续完善政策措施,通过出台《昆明高新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4-12-02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2155.html 1 <p>昆明高新区:书写“高新”文章 加快“三区”建设</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