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沈振江 魏小慧 李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潍坊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依托骨干企业,聚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潍坊市科技创新高地。
高新区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潍坊高新区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立足产业实际谋创新、站在发展前沿看创新、强化要素保障促创新,形成了政策引领、企业主体地位夯实、全社会尊重的科技创新生态。
在近期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大会上,潍柴集团、歌尔集团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目前,潍坊高新区形成了动力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和医养健康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元宇宙、磁产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立足产业基础谋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潍坊高新区找准产业优势、明确发力方向,把科技创新落到产业发展上,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潍坊高新区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两个百亿级产业,实施了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潍柴、歌尔、特钢等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创新是高新区的鲜明特色和发展底色。”潍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君认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此,他们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依托骨干企业,聚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潍坊市科技创新高地。
为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潍坊高新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出支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等14条措施,出资1000万元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当年度国家认定的新增高价值专利,按1万元/件给予奖励。截至6月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181万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2020年9月潍柴13L重型柴油机热效率突破50%,达到了50.26%;2022年1月,再次将热效率提升到51.09%;2022年11月,又一次提升到52.28%;今年4月20日,潍柴动力再次自我突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标志着中国内燃机行业又一次走向全球科技巅峰。4年4次刷新内燃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展现了潍柴的创新成色。潍柴仅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累计已超300亿元,在研发投入比例上居全球同行业最高水平。
近10年来,潍柴以智能化赋能传统制造,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制造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变革,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潍柴先后获批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0年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歌尔集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投入研发费用约为营收的5%,近五年研发投入达170亿元。该公司先后承担12项“国字号”重大专项、20余项省级专项,参与扬声器听音实验、语音通信用传声器和虚拟现实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累计申请专利2.9万项,其中PCT及国外专利3300项,牵头组建的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歌尔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出货量占全球80%份额。
站在发展前沿看创新
虽然已经拥有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但潍坊高新区仍然坚持站在产业发展前沿,以国际视野布局产业创新,通过招引高端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抢占液流储能、航空航天、磁产业等新兴赛道,并在多个领域填补国内空白、达到行业领先。
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成立仅2年时间,凭借同时掌握全钒和铁铬两大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的实力,已成为液流储能行业的佼佼者。该企业副总经理孙杨东介绍,他们通过自研核心膜材料和短流程电解液工艺,在降低电堆/电解液成本的同时,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特性好、残值回收高、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该企业已获得18项核心发明专利,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实现液流储能系统商业化的企业之一。
这是潍坊高新区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激活一个产业的缩影。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现任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的王瑾,2022年来到潍坊高新区,牵头攻坚,推动液流储能技术迎来产业化高速发展期。
诺一迈尔创始人张文彩,回到家乡潍坊创业,深耕生物医药产业,研制了全球首款仿生型高分子生物支架材料,实现了高端核心材料的国产化,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李华军院士领办巨龙无人船项目,填补潍坊市水生态装备行业空白……
潍坊高新区坚持一把手领衔重点人才项目,对顶尖人才“一人一专班”跟踪对接,“一人一方案”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目前已引进合作院士18人。坚持国际视野,推动留创园“省部共建”,布局潍柴全球创新中心等65家海外基地,吸纳海外英才560名,近3年以来数量翻了一番。
释放人才活力离不开高能级平台支撑。潍坊高新区发挥平台集聚创新资源的强引擎作用,支撑人才在科技攻关主战场上挑大梁、当主角。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7家,潍柴完成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中国专利金奖。建成元宇宙未来创新谷等综合体,提供“产学研创孵投”全链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达474家、产值占比达92.3%,孵化的力创科技已成长为潍坊市首家“独角兽”企业。
强化要素保障促创新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航空航天、磁技术等产业过去在潍坊高新区都是空白,如今缘何能快速成长壮大?
调研发现,这得益于当地精准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创新资本招商模式,不断强化要素保障,从政策、土地、资本、人才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为企业安心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潍坊航空航天产业园是潍坊高新区抢抓航天强国战略机遇,采用资本招商模式,与国内顶尖投资机构合作打造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该园区总投资60亿元、占地500亩,累计引进了宇航推进、星途探索等23家行业头部企业。目前,鑫精合、明日宇航等5家企业已投产,初步形成了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零部件、整机全产业链布局。
潍坊高新国创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洁说,为强化资本招商,潍坊高新区实施“三头部”资本招商策略,设立20亿元产业母基金,聘请拥有扎实产业资源背景的国内“头部”基金管理团队作为母基金管理人,通过母基金与华控基金、中信建投、北大方正等契合潍坊高新区产业的“头部”投资机构开展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引进“头部”企业。
依托资本力量撬动产业落地,潍坊高新区已形成“招引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集群”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区已参股各类基金27只,总规模260亿元。
潍坊高新区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打造本土特色产业基金群,与市级平台合作设立财创基金、应急转贷基金,构建起股权投资—担保—贷款生态链条,为园区落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200万元。
此外,潍坊高新区探索实施了政府担保提信用、服务机构辅导提效率、银行主动提额度助力企业获融资的多元一体质押融资模式,加速企业资金需求和供给精准匹配。去年以来,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98笔,历年累计助力企业获得融资18亿元、贴息869万元。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潍坊高新区面向全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高校和“中科系”院所开展专利调研,建立高校院所高价值专利库;摸清辖区内400余家企业专利和技术需求,建立企业专利技术需求库,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畅通技术要素流转渠道。潍坊高新区还依托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等专利导航服务,帮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经费、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实现企业与地方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