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第A12版:海洋产业

拓展“深蓝”伙伴 共绘“深海”蓝图

全球顶尖海洋科学家纵论深海未来

  ▼ 本报记者  罗晓燕

  深海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海洋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热点。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重要活动“国际深海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大洋协会2024年年会”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深圳市举行,来自全球的顶尖海洋科学家会聚一堂,共同研讨深海科技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推动深海科研发展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表示,中国大洋协会为积极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搭建了深海科技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务实行动。中国大洋协会愿与国内外各方加强合作,提高对深海的科学认知,推动深海技术研发创新,打造深海领域新质生产力,共同探讨基于科学的深海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实践方案。

  张占海认为,深圳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在进军深海的征途中大放异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主席道田丰高度评价深圳在海洋发展中的角色。他指出,该委员会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科研和服务,希望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深海地区的科研发展。

  “深海的科学研究是保护深海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次大会为各国科学家提供了畅所欲言、共同规划未来发展的平台,对保护海洋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具有重要意义。”道田丰说。

  探索深海未来奥秘

  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代金涛表示,近年来,深圳深耕蓝色经济高产田,大力发展海洋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2654.5亿元、涉海创新载体75个、涉海企业近3万家。当前,深圳将深海产业纳入八大未来产业,吸引集聚了中集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海油、中国船舶等一批涉海龙头企业挺进“深蓝”。

  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邓仁杰介绍说,根据深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招商局集团强化原创技术的策源,从组织、场地、装备等方面全方位优先保障推动深海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已建成全国首个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制与海试保障基地,成功研制了6千米级大功率深海多金属结核采光车、7千米重载大功率非金属凯装脐带缆、国内首台水下自动对接重载布放回收装备等一系列深海工程装备,今年9月份在西太平洋顺利完成6千米级原位试验。

  “未来,招商局集团将继续加大对深海采矿业务的投入并注重环保,逐步培育深海资源勘探开发的未来产业。”邓仁杰说。

  一直从事海洋利益相关国际动员工作的法国科学家阿舒克·阿迪亚姆表示,与对太空的广泛认知相比,我们对这颗蓝色星球的海洋了解相对有限。“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可能仅占其全部奥秘的20%,但这一领域的探索正迅速展开,我们必须继续深入挖掘。”

  他还表示,海洋科学、蓝色经济和海洋治理是明年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的主题。而这3个主题,在本次大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凸显了深圳在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期待在“海洋十年”行动中,中国能在海洋科技、涉海产业、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打造深海产业生态体系

  大会期间,大会联合主席、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发布了《深圳倡议:提升海洋科技力量,促进深海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该倡议包括:加大深海科研投入力度,提升对深海认知的能力;加强深海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加快深海资源调查勘探,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新途径;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深海蓝色伙伴关系网络;提升能力建设和知识普及,培养壮大深海人才队伍。

  原国际海洋矿物学会主席、俄罗斯科学家格奥尔基·切尔卡绍夫表示,发起《深圳倡议》对全球海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这些倡议非常及时,我们现在需要讨论海底开发问题,这正是我们之间就如何以适当的方式达成共识的关键时刻。现在,大家已经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加拿大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杰拉德·巴伦表示,作为深海商业开发先行者,他们在收集海洋金属矿物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深海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深圳在这方面有很多优秀科创企业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并正持续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我们将积极参与其中,帮助中国的科研成果进一步走向世界,以商业化驱动深海技术和环境研究,以低环境影响构建完整的深海产业生态体系。”

2024-11-11

拓展“深蓝”伙伴 共绘“深海”蓝图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0976.html 1 <p>全球顶尖海洋科学家纵论深海未来</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