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9.1%,增速远超纯电动车型。随着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的火热,这一曾经备受争议的技术路线,如今大有翻身成主流的势头。
业内专家认为,增程式电动汽车虽然一度被认为是技术落后车型,但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随着技术进步,其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更具市场优势
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增程式车型产销量分别为11.1万辆和1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4%和89.1%,增速远超纯电动车型;1-9月,增程式车型产销量分别为79万辆和8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2.7%和104.7%。
据了解,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增程式电动汽车一度被认为是技术落后和市场过渡的车型。有的专家认为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也有的专家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归宿。然而,近年来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市场表现愈发优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2023年,增程式车型销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06%、116%、173%,而纯电动车型则为157.4%、67.5%和24.4%。
在不少专家看来,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相比,增程式电动汽车有着独特优势。
“在当前快速演变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一种融合科技创新与实用性于一体的解决方案,相对于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不容忽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介绍说,通过搭载辅助发电单元,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动力电池电量耗竭之际自动启动,为电动机持续供能,显著延长行驶里程,极大地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提升了驾驶体验的灵活性与可靠性,这得益其内置的小型燃油发动机作为电力补充源。增程式电动汽车摆脱了对公共充电站的重度依赖,拓宽了应用场景边界。
“相对于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较小,制造成本更低,且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电池类型,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广州智游商旅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翛纯表示,增程式电动汽车搭载的内燃机,能够为车辆提供空调动力和制热所需的热量,进一步降低了电池消耗,增加了纯电动续驶里程。
“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较为复杂,通常包含内燃机、电动机、变速箱等多个部件,并且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协调不同动力源的工作,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电动机驱动车辆,内燃机仅用于发电,不需要直接驱动车轮,减少了机械传动部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故障率,同时也降低了车辆的维护成本。”广州花照人品牌设计院院长刘保平介绍说,虽然混合动力汽车一些技术较为成熟,但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多个动力系统的配置,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结构相对简单,在零部件数量和制造工艺上相对简化,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其在价格方面更具竞争力,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展望未来,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提高,以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对此,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秘书长高泽龙表示赞同。他说,“一方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全覆盖所有地区,因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灵活性使其更适合现阶段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其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性价比将更具有吸引力。”
“从技术角度看,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前景良好。”对于增程式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其未来技术演进方向包括研发更高效的增程器,提升电能回收效率,更好地整合电动和发电系统,以及加强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让动力输出和能源利用更加智能化。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的火热,小鹏汽车、广汽埃安、深蓝汽车、智己汽车等品牌纷纷宣布将增程式技术纳入其高端或重点车型的发展蓝图。但相关企业都有自身的技术路线,由此造成相关标准的不统一。
“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尤为必要。”在袁帅看来,统一的标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标准的制定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明确和可靠的产品选择依据,从而更好地推动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鉴于目前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存在的标准缺失问题,构建一套科学严谨且具有普适性的行业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支培元表示,统一的标准能够有效筛选出真正高质量产品,避免市场乱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标准化还有利于实现跨品牌、跨型号的通用配件供应,简化售后服务流程,提升产业整体协作效率。他说,“明确的行业准将引导参与者遵循同一套‘游戏’规则,避免非理性竞争,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