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第A12版:新能源

我国风电勇闯创新“无人区”

  ▶  本报记者  叶伟

  随着“双碳”目标任务的深入推进,作为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风电发展驶上快车道,装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当前,风机迭代更新速度快,机组单机容量越做越大,我国风电正在勇闯创新‘无人区’,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近日举行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表示。

  装机规模跑出加速度

  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县三塘湖风区,华润三塘湖100万千瓦风电发电项目实现了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该项目由建设阶段迈入运营阶段,将为国家电网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华润三塘湖100万千瓦风电发电项目占地面积近300平方公里,是华润在新疆最大的单体项目,建设内容包含1座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的250兆瓦电化学储能站,1座220千伏升压汇集站以及154台6.5兆瓦风电机组和40条集电线路等。据悉,该项目按照设计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3074h计算,每年可向电网输送30.74亿度绿色电力,年节约标煤可达90万吨,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60万吨。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发电量近6000亿度,占全国总发电量近1/10,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力来源。

  秦海岩表示,截至目前,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突破5亿千瓦,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在全球装机占比近半,我国风电产业正成为世界风电产业的重要力量。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志刚说,2014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亿千瓦大关,2019年迈上2亿千瓦新台阶,2021年达到3亿千瓦,2023年达到4亿千瓦,而2024年装机容量已跨越5亿千瓦台阶。这一切得益于我国风电行业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

  在秦海岩看来,在新风电技术的发展下,到203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正向30亿千瓦的发展目标前进。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此次大会暨展览会上,从风电机组“大块头”到轴承电缆零部件,从智能运维机器人再到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新设计新产品新业态处处亮眼。

  金风科技发布的新一代陆上高性能旗舰机型GWH204 Ultra系列产品,叶轮直径204米,单机容量覆盖4-10MW,实现了陆上重点场景全覆盖。同时,该企业推出新一代深远海旗舰产品GWH300-20(25)MW。该机型叶轮直径300米,功率覆盖20-25MW,可从容应对 60m/s 以上超强台风的挑战,在50-70米水深下可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

  远景能源发布了全新海陆智能风机平台Model T Pro 和Model Z Pro。其中,Model T Pro陆上智能风机平台,首发机组EN-202/8.35MW,面向7m/s及以上区域市场的应用;Model Z Pro海上智能风机平台,首发机组EN-272/16.7MW,同时具备超强抗台功能,面向下一代海上风场应用。

  此外,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运达股份的全新一代中压双馈10.X平台机组、明阳智能的“明阳天成号”双转子漂浮式风电平台、三一重能发布的全球最大风电机组检测平台……新产品新技术纷纷亮相,集中展现出我国风电产业链技术快速迭代的最新成果。

  秦海岩表示,当前我国风电技术创新加快,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为风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太快了,我国风电技术发展已经蹚入‘无人区’。”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风机产品线总裁娄益表示,接下来,我国风电向前的每一步都是全新的探索,意味着风机将从“制造”进入“创造”阶段。

  产品可靠性有待提高

  “单机容量虽然领跑全球,但实际上技术积淀仍有不足。”娄益民说,“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在技术‘无人区’探索更多创新,是当前行业应该思考的话题。”

  “踏入风电技术‘无人区’,意味着中国风电企业不再有行业经验可以借鉴,不再有行业标准作为规范,而是要自己探索,进而拓宽风电技术边界。”娄益民进一步表示。

  秦海岩表示,近年来,风机的迭代速度非常快,难免会出现问题,现在的风电机型尤其是海上风电机型已经足够大。“当下更加需要企业慢下来,把产品的可靠性提上去。”

  “中国风电已进入‘无人区’,需要摒弃此前靠制造实现快速发展的路径依赖,拥抱创新、让创造产生溢价。”娄益民说,高速发展的风电行业需要长期主义,要踏踏实实把产品的可靠性做好,用高品质、高可靠的风机高效开发宝贵的风电资源,而不是追求短期的纸面收益。在机组快速大型化的情况下,行业要更加注重技术路径、质量验证,朝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高质量、高性能可能是目前行业保持螺旋式上升的正确路径。”曹志刚表示,产业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不断突破新边界又不能盲目试错,要做到“有质量的速度”,更需要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研发出核心技术材料和核心部件,最终实现质量、性能的提升。

  此外,娄益民表示,我国风电此前借鉴海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行业进入“无人区”后,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标准和规范。

2024-11-04 6 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content_140265.html 1 <p>我国风电勇闯创新“无人区”</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