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
吉利星际客车自主研发的首辆醇氢电动公路客车下线,北奔重汽与榆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合作开发醇氢汽车新品……
专家表示,作为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一,醇氢电动汽车具有环保、续驶里程长等诸多特点,其技术应用为汽车技术多元化及低碳交通提供了有效补充和保障,发展前景向好。
商用车新能源化需加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704.1万辆,同比增长35.7%,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6.8%;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35.1万辆,同比增长33.5%,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5.9%。
“尽管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长速度很快,销量占比也在稳步提升,但商用车新能源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此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2024醇氢电动汽车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商用车新能源化转型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应积极把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趋势,利用好醇氢电动等技术,以此加速转型步伐,提升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商用车的新能源化面临三大难点:一是使用场景复杂,对其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高,现有的电动化方案难以满足;二是经济性要求高,电池、氢气价格及相关成本制约其市场化发展;三是补能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对重型商用车支持不足。”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表示,为加快商用车和物流领域的绿色转型,需探索更为多元化的电动技术路线。
“醇氢电动技术路线能够有效地弥补其他新能源技术路线的不足,成为商用车新能源化重要的路径之一。醇氢汽车在部分场景下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性优势,有望成为高寒、高原地区新能源技术的最优解。”师建华说。
发展前景广阔
据介绍,醇氢汽车是以甲醇替代传统汽柴油作为主要燃料并结合甲醇燃料发动机和动力电池技术的甲醇增程式电动汽车,其具备超长续航、可上绿牌、使用成本低、动力性强、加注方便、低温适应性好等优势。
与纯电动车相比,醇氢电动汽车拥有明显的续航优势,使用场景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商用车领域如干线物流、短途运输、城市配送、工程用车、城市公交等。相比国六柴油车,醇氢电动汽车的PM污染物可降低98%、一氧化碳下降88%、氮氧化物下降82%。
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提出对甲醇单一燃料、燃油替代率50%以上的甲醇和燃油双燃料新建船舶实施补贴。目前,醇氢电动汽车产品已进入《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和《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在政策加持下,中国重汽、陕汽重卡、一汽解放及潍柴和玉柴在内的商用车和零部件企业,纷纷入局甲醇能源,在甲醇重卡及相关动力链领域开展探索。
同样是在8月份,吉利星际客车自主研发的首辆醇氢电动公路客车U11M在四川省南充市量产下线。至此,吉利的醇氢产品已实现城市客车与公路客车全覆盖。资料显示,吉利星际客车U11M搭载吉利自主研发的6L甲醇发动机,车辆续驶里程超过600千米,平均1千米的燃料成本只需1元钱左右。
今年9月,北奔重汽与榆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醇氢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牵引车合作开发合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醇氢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牵引车研发,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进程。
“醇氢电动汽车在商用车中若能实现5%规模的替代(商用车年产量约400万辆),就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营业收入,每年可催生价值超过百亿元的市场。”师建华说。
仍有难点待解
虽然醇氢电动汽车存在诸多优点且受到商用车企业的青睐,但仍有诸多难点待解。
目前,我国醇氢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度及投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然而,产业定位和支持政策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生态待优化等问题,仍制约着醇氢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所长陈波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液氢储存工艺及设施,加快醇氢电动汽车加注设施建设,研究加油、加气、加氢站内制取甲醇;同时,积极推进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强化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醇氢电动汽车准入、上牌、采购、补贴、路权等方面的资质和权益,赋予醇氢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地位,为醇氢电动商用车尽快在交通物流行业推广敞开大门。”师建华表示,应在国家层面尽快明确加注站牵头管理部门,与制醇企业、整车企业、运营企业共同推动加醇站建设尽快形成网络,既为醇氢电动商用车的快速推广提供支撑,也为传统加油站绿色转型提供快速、低成本方案。
“要完善和优化相关标准体系,规范、良性、有序、健康发展。同时,加大绿色甲醇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通过试点带动整体产业发展,推动醇氢汽车的长远发展。”师建华说。